許多重視孩子學業(yè)的家長都聽說過“三年級現象”。 一上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yè)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 有小學老師總結過: “三年級是道坎,更是分水嶺。” “三年級是道坎” 有資深老師總結過學生在三年級出現滑坡的幾種情況: 一二年級經常考90多分的,一下子跌到80分。 上課無精打采,經常開小差 作業(yè)錯誤率越來越高 不是不做作業(yè)就是不聽課…… 家長都很擔心,明明之前成績挺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這是典型的“三年級現象”。 小學六年分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的孩子還太依賴父母,五六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學習。 而三年級則是過渡期,不同孩子會在這個階段拉開分水嶺。 從簡單的識字寫字到復雜的閱讀寫作,從簡單的加減乘除到復雜的四則運算,學習難度直接翻倍,也就意味著孩子的學習要實現跨越。 如不重視三年級,孩子的前途可能斷送于此! ![]() 哪些孩子會出現“三年級現象”? 哪些孩子會成績下滑?為什么會下滑?這些問題家長們一定要弄清楚。 以下三類孩子最容易出現“三年級現象”: 自主學習能力差 有些孩子十分依賴父母,不僅要父母督促著完成作業(yè),甚至要家長幫忙做作業(yè)。這些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孩子,上了三年級就吃不消了。 因為到了這個階段,家長能幫忙的已經很少了。正因為管不到,孩子才下滑得更快。 基礎不扎實 一二年級只靠背書過關的學生,上了三年級明顯吃力了。 因為三年級更注重的是閱讀,以及理解。 基礎知識不扎實,孩子就很難理解復雜的知識,難以適應自主學習。 學習不積極 不聽課、不寫作業(yè)、不舉手發(fā)言、從不預習復習……這些你不以為然的小毛病,會毀了孩子! 我們所看到的成績滑坡,都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出了問題。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他們才能有效遠離“三年級現象”。 ![]() “三年級現象”的形成有很多錯綜復雜的原因。 為了孩子能打破“三年級現象”,家長應該做到: 1.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 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受到了學習習慣的影響。 培養(yǎng)學習習慣,狠抓孩子的學習自控力。 2.關注孩子的專注程度 注意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專注的孩子,學東西會更快,各項能力也更優(yōu)秀。 提高專注程度,狠抓孩子的學習質量。 3.關注孩子的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太低,會直接影響學習質量與效果。 提高學習效率,狠抓孩子的學習目的性。 其實,“三年級現象”并不可怕,只要家長重視起來,做好孩子前進路上的引路人,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指明道路,就能讓孩子度過“三年級難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