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懼怕或不愿意手術(shù)治療的痔瘡患者,臨床采用中草藥熏洗治療,既免除了手術(shù)之痛苦,又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患者樂于接受,現(xiàn)介紹如下。 藥物組成:芒硝100克,大黃、土茯苓各50克,苦參、五倍子、黃芩、黃柏、連翹各30克。 加減:伴有血栓加赤芍20克,紅花10克;伴有肛裂加地榆50克。 用法:加水3000毫升,用武火煎沸15分鐘后,將藥汁倒入面盆中,先利用藥熱氣熏蒸患病部位,再用毛巾浸汁熱敷局部,最后坐浴,每次15-20分鐘為宜,每天2次,以早晨大便后及晚上睡前用,用藥過程中以不燙傷皮膚為準。如果血栓過大,病程長,則應手術(shù)剝離出血栓,再用中藥熏洗。 療效:以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隨訪2年無復發(fā)為治愈㈠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減輕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改變?yōu)闊o效。 結(jié)果:治療1002例,治愈890例,有效106例,無效6例,有效率為99.40%。 典型病例:白某,男,65歲。肛門墜脹疼痛3天,伴大便秘結(jié),小便滯澀,肛門檢查見肛緣周圍突起水腫,發(fā)亮,按之如饅,舌質(zhì)淡紅,苔黃膩,脈弦滑。藥用芒硝160克,大黃、土茯苓各50克,黃芩、黃柏、苦參、連翹各30克,1劑,熏洗;口服麻仁丸。次日晨起自覺腫痛大減,二便已通暢,繼續(xù)治療3天,墜脹、疼痛、水腫全部消失,痊愈出院,隨訪至今未見復發(fā)。 體會: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多與濕、熱、燥、氣虛等有關(guān),外感濕熱之邪或內(nèi)生濕熱,下注大腸,蘊阻肛門,致肛門腫痛墜脹不安或出血等。方中芒硝、大黃清熱解毒,活血祛瘀;黃芩、黃柏、苦參、土茯苓清熱解毒除濕,用于濕熱所致的多種病癥,如癰腫瘡毒;五倍子歸肺、大腸經(jīng),《本草綱目》云“……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連翹清熱解毒,降火止痛。諸藥合用,藥借熱力,直達病所,效如桴鼓,簡單方便,值得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