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燒燙傷實用單方

     循天園 2019-11-23

    【西醫理論】

    燒傷一般是指由熱力(包括熱液、蒸汽、高溫氣體、火焰、灼熱金屬液體或固體等)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主要是指皮膚和(或)黏膜的損害,嚴重者也可傷及其下組織。此外由于電能、化學物質、放射線等所致的組織損害及臨床過程類似于熱力燒傷,臨床上均將其歸于燒傷一類。也有將熱液、蒸汽所致之熱力損傷稱為燙傷,火焰、電流等引起者稱為燒傷。在我國古代中醫文獻記載中,燒傷分為火燒傷和湯燙傷,總稱為水火燙傷,又稱之為“湯火傷”“湯潑火傷”“湯火瘡”等。

    病因病機為沸水(油)、火焰、電、放射線或化學物質等強熱、火毒侵襲人體,熱則肉腐,以致皮肉腐爛。輕者,僅皮肉損傷,不影響內臟;嚴重者,則不僅皮肉損傷,而且火毒壅盛,傷及體內陰液,或熱毒內攻臟腑,以致臟腑不合,陰陽失衡,變證甚多。病理機制多從三方面把握:①津液滲出階段:輕者傷皮肉,津傷不重;重者陰液損傷,甚則陰損及陽,出現陽脫之候;②火毒侵襲階段:傷后4~7日,火毒內傳或火瘡染毒釀膿敗壞,瘡毒內陷,內攻臟腑,出現變證和陷證;③創傷修復階段:若亡陽或火毒得到控制,則可度過危險期而進入修復階段。

    【臨床特點】

    1.燒傷面積的計算

    (1)手掌法:傷員五指并攏時手掌的面積,占其全身體表面積的1%。此法計算簡便,常用于小面積或散在的燒傷計算。

    (2)中國九分法:將全身體表面積劃為11個九等分,如頭、面、頸部為9%,雙上肢為2×9%=18%,軀干前后包括外陰為3×9%=27%,雙下肢包括臀部為5×9%+1%=46%。

    2.燒傷深度

    國內一般以三度四分法為主。即一度(Ⅰ),淺二度(淺Ⅱ),深二度(深Ⅱ),三度(Ⅲ)。

    (1)一度燒傷:稱紅斑性燒傷,僅傷及表皮淺層,但發生層健在。局部發紅,微腫、灼痛、無水皰。3~5日內痊愈、脫細屑、不留瘢痕。

    (2)二度燒傷:又稱水皰性燒傷。

    ①淺二度:毀及部分生發層或真皮乳頭層。傷區紅、腫、劇痛,出現水皰或表皮與真皮分離,內含血漿樣黃色液體,水皰去除后創面鮮紅、濕潤、疼痛更劇、滲出多。如無感染8~14日愈合。其上皮再生依靠殘留的生發層或毛囊上皮細胞,愈合后短期內可見痕跡或色素沉著,但不留瘢痕。

    ②深二度:除表皮、全部真皮乳頭層燒毀外,真皮網狀層部分受累,位于真皮深層的毛囊及汗腺尚有活力。水皰皮破裂或去除腐皮后,創面呈白中透紅,紅白相間或可見細小栓塞的血管網、創面滲出多、水腫明顯,痛覺遲鈍,拔毛試驗微痛。創面愈合需要經過壞死組織清除、脫落或痂皮下愈合的過程。由殘存的毛囊,汗腺上皮細胞逐步生長使創面上皮化,一般需要18~24日愈合,可遺留瘢痕增生及攣縮畸形。

    (3)三度燒傷:又稱焦痂性燒傷。皮膚表皮及真皮全層被毀,深達皮下組織,甚至肌肉、骨骼亦損傷。創面上形成的一層壞死組織稱為焦痂,呈蒼白色,黃白色、焦黃或焦黑色,干燥堅硬的焦痂可呈皮革樣,焦痂上可見到已栓塞的皮下靜脈網呈樹枝狀,創面痛覺消失,拔毛試驗易拔出而不感疼痛。燙傷的三度創面可呈蒼白而潮濕。在傷后2~4周焦痂溶解脫落、形成肉芽創面,面積較大的多需植皮方可愈合,且常遺留瘢痕攣縮畸形。

    3.燒傷傷情判斷

    (1)輕證:總面積在10%(兒童5%)以下的二度燒傷。局都皮膚潮紅疼痛,或有水皰,若表皮脫落,則出鮮紅創面,可以漸干而愈。一般無全身癥狀。

    (2)重證:總面積在10%~30%(兒童6%~15%)之間的二度燒傷,或三度燒傷在10%以上,或頭面、頸、手、會陰燒傷,或電灼傷、化學燒傷等。局部紅腫熱痛,甚則肉色灰白,或皮焦肉爛,易于感染,流水溢膿,臭腐難脫,疼痛劇烈,且愈后每致形成瘢痕。由于熱毒熾盛,邪毒擴入營血,甚至內攻臟腑而出現嚴重的全身癥狀。

    4.臨床表現

    (1)火熱傷津證:熱為陽邪,必耗傷陰津,證見發熱、口干引飲、便秘、尿短而赤、唇紅而干,舌苔黃或黃燥、或舌光無苔,舌質紅而干,脈洪數或弦細而數。

    (2)陰傷陽脫證:在火盛傷津的發展過程中,亦可出現熱深厥深、陰液涸竭、陽無所附、陰陽離決的危重證候。證見體溫不升,呼吸氣微,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語言含糊不清,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舌面光剝無苔或舌苔灰,舌質紅絳或紫黯,脈微欲絕,或脈伏不起。

    (3)火毒內陷證:火熱蘊毒、潰蝕肌膚,致毒熱制勝、內侵臟腑,產生變證。證見壯熱煩渴、躁動不安、口干唇焦,舌苔黃或黃燥,或焦干起刺,舌質紅或紅絳而干,脈弦數。若熱毒傳心,可見煩躁不寧、神昏譫語;若熱毒傳肺,可見呼吸氣粗、鼻翼扇動、咳嗽痰鳴、痰中帶血;若熱毒傳腎,可見尿閉水腫或血尿;若熱毒傳肝,可見痙攣抽搐、頭搖目竄;若熱毒傳脾,可見腹脹便秘,或有便溏黏臭,或有嘔血便血。

    (4)氣血兩傷證:邪熱漸退,氣陰未復,證見低熱或不發熱,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神疲乏力、食欲缺乏、夜臥不寧、自汗、盜汗、創面皮肉難生,苔白或薄黃,舌淡紅或胖,舌邊齒印,脈細數或濡緩等。

    (5)脾胃虛弱證:邪熱已退,脾胃損傷,癥見口舌生糜、口干津少,噯氣呃逆、納呆食少,光剝無苔,或舌質淡胖、苔白、舌質黯紅,脈細數或細弱等。

    【辨證論治】

    燒燙傷的辨證論治見圖18-5。

    圖18-5 燒燙傷的辨證論治

    1.火熱傷津證

    (1)證候:發熱,口干引飲,便秘,尿短而赤,唇紅而干,舌苔黃或黃燥,或舌光無苔,舌質紅而干,脈洪數或弦細而數。

    (2)治法:養陰清熱。

    (3)方藥:黃連解毒湯、銀花甘草湯、清營湯、犀角地黃湯加減。

    2.陰傷陽脫證

    (1)證候:體溫不升,呼吸氣微,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語言含糊不清,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舌面光剝無苔或舌苔灰,舌質紅絳或紫黯,脈微欲絕,或脈伏不起。

    (2)治法:扶陽救逆、固護陰液。

    (3)方藥:參附湯合生脈散、四逆湯。

    3.火毒內陷證

    (1)證候:壯熱煩渴,躁動不安,口干唇焦,舌苔黃或黃燥,或焦干起刺,舌質紅或紅絳而干,脈弦數。若熱毒傳心,可見煩躁不寧、神昏譫語;若熱毒傳肺,可見呼吸氣粗、鼻翼扇動、咳嗽痰鳴、痰中帶血;若熱毒傳腎,可見尿閉水腫或血尿;若熱毒傳肝,可見痙攣抽搐、頭搖目竄;若熱毒傳脾,可見腹脹便秘,或有便溏黏臭,或有嘔血便血。

    (2)治法:清營涼血解毒。

    (3)方藥:清營湯、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清瘟敗毒飲加減。

    4.氣血兩傷證

    (1)證候:低熱或不發熱,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神疲乏力、食欲缺乏、夜臥不寧、自汗、盜汗、創面皮肉難生,苔白或薄黃,舌淡紅或胖,舌邊齒印,脈細數或濡緩等。

    (2)治法:調補氣血。

    (3)方藥:八珍湯。

    5.脾胃虛弱證

    (1)證候:口舌生糜,口干津少,噯氣呃逆,納呆食少,光剝無苔,或舌質淡胖、苔白、舌質黯紅,脈細數或細弱等。

    (2)治法:調理脾胃。

    (3)方藥:益胃湯、參芪白術散。

    【單方單藥】

    ★刺五加葉方

    [用量] 刺五加葉。

    [制劑] 先將刺五加葉于鐵鍋內文火焙干呈黃褐色,研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 用濃茶水或1∶1 000的苯扎溴銨溶液沖洗消毒創面,去除黏附在創面上的異物,剪除水皰表皮,清除壞死組織及膿液,用無菌棉簽或棉球拭干創面液體,然后在創面上涂一層桐油或菜油,將藥粉均勻撒在創面上,以藥粉不被桐油或菜油浸濕為度,再以無菌紗布覆蓋包扎。2~3日換藥1次。

    [功效] 消腫止痛,祛腐生肌。

    [主治] 二度燒傷。

    [出處] 《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年,第3期。

    [說明] 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莖,又名五加參,具有與人參相似的多種藥理作用,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刺五加的葉,含有多種刺木骨,功能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本品可治燒傷。古代文獻未見記載,是戴余明等的臨床新用,且被證明具有較好療效二度燒傷波及皮膚發生層和真皮層,臨床用藥要求減少創面滲出,有效止痛,防止感染,促進早結痂、脫痂。使用本方后,其創面很快形成一層痂膜,能有效地保護創面,防止感染,具有良好的止痛、抗炎、收斂、祛腐生肌及縮短病程的功效。

    ★虎杖粉方

    [用量] 生虎杖。

    [制劑] 生虎杖適量,研末,過120目篩,備用。

    [用法] 燒傷創面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剪開水皰,清除滲出液及破壞的表皮,使整個創面暴露,清潔創面后,以干虎杖粉均勻撒于創面,以覆蓋創面為宜。若遇創面物滲出液或伴有感染化膿者,可用蓖麻油將虎杖粉調成面粉糊狀涂于創面上,每日2次,敷藥后的創面不需包扎,暴露即可。創面結痂后,局部制動為宜,以防結痂扒開岀血,一般8~10日創面愈合,涂香油(煎后)于結痂上,以利去痂。

    [功效] 清熱利濕,散瘀定痛。

    [主治] 一度和淺二度燒傷。

    [出處] 《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4年,第2期。

    [說明]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更能祛風散寒,散瘀定痛。本品含有縮合型鞣質,能使燒傷創面上的血漿蛋白凝固形成薄膜而結痂,從而減少創面的滲出和液體丟失,又能減少局部和全身感染的機會。另外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糖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傷寒桿菌等有抑菌作用,可防治燒傷創面感染。

    ★鳳尾草方

    [用量] 新鮮鳳尾草。

    [制劑] 取新鮮鳳尾草適量,清水洗凈,搗爛,用生理鹽水為稀釋液配成深綠色液體備用。

    [用法] 用時以配好的藥液再與生理鹽水配成淡綠色的液體,清洗創面,洗至創面與正常皮膚顏色相近,溫度相等。然后用配好的深綠色藥液,涂于創面,每隔1~2小時或待創面干燥后,均勻涂上藥液即可。對已起水皰者,不宜刺破,水皰對創面皮膚有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感染機會。對一~二度燒傷無感染的創面僅用本方即可治愈。對大面積和深度燒傷,在使用本方的同時,須結合補液。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抗感染、抗休克等其他治療措施。對有感染的創面,必要時可做細菌培養,有針對地選用抗生素,效果更佳。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 燒傷。

    [出處] 《云南中醫學院學報》,1993年,第1期。

    [說明] 鳳尾草味微苦,性寒,具瀉火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故對火毒為患之燒傷有效。《湖南藥物志》載治湯火傷方:鳳尾草焙干研末,麻油調敷。使用本方后止痛快,能迅速與創面結成牢固的保護性痂膜,阻止早期創面大量滲出,有利于休克的防治,同時能防止外來細菌的侵襲,對于預防早期敗血癥起了積極的作用。

    ★梔子油

    [用量] 生梔子適量。

    [制劑] 將其搗爛。

    [用法] 和油涂搽。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治燒燙傷。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生梔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其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經。功能清熱,瀉火,涼血。主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等癥。《救急方》記載:“梔子末和雞子清濃掃之。”可治燒傷。

    ★黃連末

    [用量] 黃連適量。

    [制劑] 研細末。

    [用法] 香油調勻敷患處。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治燙傷。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其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燒燙傷等癥。黃連能對抗細菌毒素,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價,降低大腸埃希菌的毒力且能抑制多種實驗性炎癥,有效成分為小檗堿。

    ★大薊外用方

    [用量] 鮮大薊根適量。

    [制劑] 洗凈后搗爛取汁。

    [用法] 與食用菜油按一定比例調成糊狀,涂抹患處。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

    [主治] 治燒燙傷。

    [出處] 《聶德倫經驗方》。

    [說明] 大薊為菊科植物薊的地上部分。其性涼,味甘、苦。功能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等癥。大薊新鮮根,用冷開水洗凈后搗爛,外敷,治漆瘡、湯火燙傷、疔癤、瘡瘍、紅腫疼痛。《福建民間草藥》:“涼血止血,消炎退腫。治肺熱咯血,熱結血淋,疔癤瘡癌,漆瘡,湯火燙傷。”

    ★苦參散

    [用量] 苦參500g。

    [制劑] 研細末。

    [用法] 酒調敷患處。

    [功效] 清熱燥濕。

    [主治] 治水火燙傷。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其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功能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陰道炎、燙傷等癥。《衛生寶鑒》記載:“苦參不以多少,為細末,用香油調搽。治湯熨火燒疼痛。”

    ★鮮側柏葉敷劑

    [用量] 鮮側柏葉300~500g。

    [制劑] 洗凈,搗爛如泥。

    [用法] 加75%乙醇少許調成糊狀,敷患處,3日一換。

    [功效] 清熱涼血。

    [主治] 治燒傷。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嫩枝與葉。其味苦澀,性寒。入心、肝、大腸經。功能涼血,止血,祛風濕,散腫毒。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崩漏,風濕痹痛,細菌性痢疾,高血壓,咳嗽,丹毒,痄腮,燙傷。《本草圖經》記載:“側柏葉,入臼中濕搗令極爛如泥,冷水調作膏,涂敷于傷處,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瘡當斂,仍滅瘢。治大人及小兒湯火傷。”

    ★蒼術散

    [用量] 蒼術適量。

    [制劑] 研細末。

    [用法] 香油調勻敷患處。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治燙傷。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蒼術為菊科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干燥根莖。其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功能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等癥。

    ★地榆散

    [用量] 生地榆適量。

    [制劑] 研細末。

    [用法] 香油調勻敷患處。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治燒燙傷。有較好的止痛效果。

    [出處] 《張在春老中醫經驗方》。

    [說明]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根。性微寒,味苦、酸、澀。功能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地榆有抗炎、抗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生石膏粉

    [用量] 生石膏粉適量。

    [制劑] 將生石膏粉裝入紗布袋中。

    [用法] 均勻撒布于創面上。

    [功效] 清熱瀉火。

    [主治] 治燒傷。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生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的礦石。其味辛甘,性寒。入肺、胃經。功能生用解肌清熱,除煩止渴。主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等癥。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臨床應用石膏粉處理燒傷創面,能很快結痂,減少分泌物滲出,防止感染,促進創面愈合;同時可以免除燒傷患者的換藥痛苦。

    ★黃柏末

    [用量] 黃柏適量。

    [制劑] 研細末。

    [用法] 麻油調勻敷患處。

    [功效] 清熱燥濕解毒。

    [主治] 治燙火傷。

    [出處] 《民間單方》。

    [說明] 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檗的樹皮。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等癥。現代研究表明,黃柏含小檗堿、黃柏酮等主要成分,有抗菌、收斂、消炎的作用,對各種皮膚濕毒、瘡瘍等癥狀,功效良好。(魏睦新,劉佳蒞)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奴sm虐辱暴力视频网站|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 日韩中文字幕av有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aaa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噜噜久久噜噜久久鬼88| 奇米网777色在线精品|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亚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1页|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97欧美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欧美xxxx做受欧美.88|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一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四虎影视永久无码精品| 福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APP|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一| 伊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22| 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高潮喷水| 好涨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av午夜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