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眾多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聚集在歐洲某城市舉行會議,記者問一位杰出的科學家:您認為是哪一個學校的何種教育,對您的成就最有幫助? 沒想到,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說:“是幼兒園,它教會我飯前要洗手,把食物分給小朋友,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等等。”他的話得到了幾乎所有與會者的贊同。 這位諾獎獲得者說的沒錯,人一生的成就高低,很大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穿衣,吃飯,洗臉,刷牙這些基本的日常都需要家長代勞,更別說可以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回家作業依賴性太強,都指望家長講,甚至讓家長直接說答案,有些家長也沒有耐心,講得孩子實在不懂就干脆拿起孩子的作業直接做,這樣導致孩子平時作業做得挺好,一到考試成績就差,總而言之,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孩子們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于孩子來說,越早培育孩子的好習慣越容易塑形,而培養一個孩子好習慣的最好年齡就是在2~8歲,這個時候的孩子容易培養,否則到了十二三歲,等到了初中再去糾正不良習慣,你就需要付出十幾倍的努力再去糾正。 孩子在8歲之前,一定要養成下面6個好習慣1、自理能力 即使再小的孩子,也要讓他們養成自己刷牙、自己主動分擔家務、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等習慣。 2、習慣的培養 少玩手機以及電子產品、吃飯之前必須洗手,不挑食,分擔家務等等 3、性格養成 包括文明禮貌、不說謊、遵守約定、勤儉節約 4、時間管理 按時間起床,按時間寫作業,按時睡覺、做事不拖拉 5、情緒管理 包括不亂發脾氣,不哭不鬧,學會冷靜 6、學習能力 包括兒歌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找不同等等) 如何培養孩子好習慣?聰明的家長不打不罵,這幾個方法輕松解決: 1、游戲法 孩子天性愛玩,而游戲能帶給人快樂和滿足,比如在培養孩子不能長時間看電視,開始訓練時,我們可以用游戲的口吻對孩子說:“佩奇要睡覺了,寶寶也要睡覺了。”這樣孩子不會吵著還要看電視了。如果這時家長再給予正確強化,說寶寶真乖。孩子受到鼓勵,下次就會一到時間就自覺地關上電視。 2、故事法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老師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如孩子不太講衛生,不喜歡洗手,可給孩子講《小豬變干凈了》的故事,讓他知道小豬改掉了不講衛生的壞毛病以后,大家都喜歡和它一起做游戲,從而讓孩子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如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以拿《孔融讓梨》的故事來引導他等等。 3、兒歌法 如:教孩子疊衣服時可邊示范邊說兒歌:“衣服擺整齊,左右伸伸臂,胸前抱一抱,向下彎彎腰,衣服就疊好了。”以后只要疊衣服,他會不由自主地唱起兒歌,對照兒歌就學會了疊衣服。上課,看見孩子坐得東倒西歪,也可以借助兒歌來提醒。 這種方法不需要太多的說教,孩子也能很樂意的去做。 此外,我們可以借助一個“好習慣自律表來培養孩子的習慣”它里面含有多種行為習慣的貼紙,比如愛勞動、講衛生等等,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不足、缺點來選擇合適的貼紙。 每天根據孩子的進步情況來給孩子寫評語,或者是給孩子以適當的獎勵。 這本臺歷式的兒童成長自律表,才39塊錢,關鍵是一次可以用1年,也就是說,一天只要1毛錢,就能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
|
來自: boxing2010 > 《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