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有人發帖問:外科手術打結,是否需要交叉打結? 右邊是滑結 圖源:丁香園論壇 @大沂河 手術中看到上級醫師打結,很多時候用的是滑結,即在用非絲線的情況下(比如「普理靈線」等合成線),頭兩個結打滑結,最后一個打方結,方便頭兩個結收緊。非常納悶!因為書上一直說滑結不可靠。 是教科書錯了嗎? 什么樣的線可以打滑結? 一般來說,外科醫生首先要對縫合線的種類、吸收性、張力等有充足的了解: 1. 很多人主觀認為粗線更牢靠。其實不然!細線結扎收緊后成結,圈內間隙小,擠壓效果好,止血效果好,而且相對牢靠。 2. 粗線收緊后成結圈內間隙大,容易滑脫,實際上并不牢靠。 3. 另外絲線成結好,可吸收線成結不好。 縫線分類圖(參考來源 1) 我國傳統標準縫線與 USP 標準縫線對比(參考來源 1) 值得注意的是,可吸收線打滑結是非常不可靠的!因為可吸收線和一些合成縫線表面光滑,打滑結容易滑脫松散。 現在絲線用得比以前少,但是還是有大量的手術需要使用。通常來說,2-0 T(傳統4#線)以下的細絲線成結好,打滑結也可靠;粗線和可吸收線打結慎用滑結。 滑結怎么用? 外科結不易滑動,適合用于有張力或者相對大束的組織結扎。但是收圈較大,也就是說外科結收結之后結內的間隙較大,不適宜用于血管結扎。 可吸收線打結,方結最常用。可吸收線縫合組織第一個結通常打外科結,不易松散滑脫,更方便,為求牢固,通常打三個結。 很多合成線的成結效果不好就要打多個結,如方結或者三重結就比較牢靠。滑結可保障每個繞線都到位,收緊到術者感受適合的程度。方結在第三個結以后就幾乎毫無意義了,所以這時候,滑結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事實上,專家教授們在多個滑結的間隙,會打一到兩個方結糾正。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付必莽教授指出:特別血管線,如果不加方結,即使 6 個滑結也會松散開,所以我一般在滑結中加至少一個方結。 滑結的好處是可以隨意收到想要的程度。另外還要看線粗細,線越細越不容易松(成結好)。 5-0 以上的線,只要 4 個滑結也不易松了,3-0 以下,即可 5 個以上滑結也有松開的可能。 滑結實用,但不要忘了方結加固 我參加肝移植手術時,親眼看見術者縫第二肝門,至少 6 個結,但是開放后壓力一大線就突然散了,止血后證實是線結散了,而不是斷了。所以我一直要中間和尾結加方結。 圖源:自己畫的 前兩個結打滑結基本上是高年資醫生的習慣,也很實用。如果前兩個一正一反打方結的話,第一個結一旦不緊,第二個結也無法再收緊,所以結就廢了。 兩個滑結的意義在于:第二個結下壓的同時可以把第一個結進一步收緊,所以對于深部結、很難掛針的地方等情況尤為重要。 深部打結、有重要血管部位,建議滑結,能收緊得好。先打兩個滑結,再打 2 個方結,一般深部位沒有重要血管,兩個滑結一個方結。 表淺部位沒有張力,方結兩個即可,以免線結過多影像愈合和疤痕形成。有張力的部位打滑結更好,容易在第二個滑結時收緊線結,再打一個方結。細線打滑結,不容易斷。 只要第三個結是方結,基本上就很牢靠了,不會滑脫。 外科打結方式,每個醫生各有特色,你是怎么打的? 本文首發:普外時間 責任編輯:賈俊君、劉海洋、周悅 |
|
來自: abelabelabel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