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因其功效卓著,用途廣泛而倍受歷代醫家青睞。在某些地方的老百姓歷來有喜食烏藥的習慣,取其提高免疫、健胃、消食、行氣之功。” 烏藥是種非常傳奇的中藥材。據說秦始皇受王喬傳說的啟發,令徐福詞條尋找“長生不老”藥,徐福最終找到的是烏藥,后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日本,同時也帶去了烏藥,并落腳日本終其所老。據歷史記載,秦代烏藥即已移植日本紀伊半島,并在熊野徐福墓詞條旁栽種,歌山等縣有產。 至今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仍保留著徐福墓和徐福公園,游人在當地可買到用烏藥制作的“長生不老”飲料和茶品。由此可知,烏藥有著非比尋常的功效與作用,烏藥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療效使秦始皇如此癡迷呢?這在如今或許不是個秘密了。 烏藥富含黃酮成分 烏藥有很多功效與藥用療效作用于烏藥所含有的成分,黃酮。黃酮是一種可以消炎殺毒、改善睡眠、保護心腦的化合物,具有調節機體機能、抗衰老、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 黃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劑,可有效清除體內的氧自由基,如烏藥因黃酮成分可以抑制油脂性過氧化物的全階段溢出,這種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細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癥的發生。 烏藥中的黃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可以降低膽固醇,烏藥中的黃酮還含有一種PAF抗凝因子,可以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可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黃酮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滲出,增進傷口愈合和止痛,黃酮還由于具有強抗組織胺性,可以用于各類敏感癥。 民國初年編撰的《中國醫學大辭典》中記載:“烏藥,香木類,常綠灌木,產蘇浙等省,以出天臺山者最佳。烏藥根葉具香,濃郁似樟,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能散寒、止痛、補中、順氣、開郁,增進腸胃蠕動,興奮大腦皮質,加速血液循環。主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及寒疝、小便頻數等癥。” 此外,烏藥因黃酮成分還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當體內雌激素高時有抵抗作用,低時有補充作用。所以具有調節人體內分泌水平,消除更年期綜合癥,如煩躁、潮熱、出汗、失眠、記憶力減退,調整心血管功能等,還能提高皮膚質量和性生活質量,預防骨質疏松,老年癡呆癥,抗子宮內膜癌和乳房癌。 《藥品化義》中記載“烏藥,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內寬中而順氣。以之散寒氣,則客寒冷氣自除;驅邪氣則天行疫瘴即卻;開郁氣,中惡腹痛,胸膈脹痛,頓然可減;疏經氣,中風四肢不遂,初產血氣凝滯,漸次能通,皆藉其氣雄之功也。” 烏藥有護血管的功效與作用,這也是因為烏藥中有豐富的黃酮和不飽和脂肪酸,能夠對人體血液進行調節疏通能力,尤其是黃酮含量可以直接針對人體血液中有害自由基進行抵御,從而防止血液中的細胞氧化,恢復血液細胞健康。烏藥還能改善糖尿病,烏藥中維生素含量極高,在黃酮等成分的共同作用下,能夠起到穩定血糖,降低血糖的功效。 就因為烏藥因黃酮成分有如此神奇效用,才能夠始于秦,聞于漢,揚于唐,名于宋,貢于元,盛于明,興于清。《康熙天臺縣志》記載:“元,藥味烏藥二十斤;明,歲進藥味烏藥三十斛,歲辦藥材烏藥三百斤”。自元始,烏藥已被列為歲貢、歲進之物。可見其神奇魅力。 烏藥可以治療疝氣疼痛 疝氣就是說人體里面的某一個臟器或者是組織離開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者是后天形成的缺損或者是孔隙進入到另一個部位,比較常見的有臍疝,腹股溝直疝以及股疝等類型,患上疝氣之后是會出現了很疼的癥狀,如果說腹部突然之間疼痛,尤其是在劇烈運動之后,那么就可能是疝氣造成的。 小兒疝氣的患者一般會出現了哭鬧,在劇烈運動或者是大便干結的時候,腹股溝部位有一塊凸起的腫物,有的時候會延伸到了陰囊或者是陰唇部位,在患兒平躺或者是用手按壓的時候,腫塊會自行消失。有疝氣的孩子還會有便秘,食欲不振等癥狀表現。 此時,若選擇烏藥可以進行有效的治療。《本草求真》中有講到“凡一切病之屬于氣逆,而見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每于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郁散結,每于憂郁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 成年人疝氣主要的表現就是在腹股溝部位,可以看到或者是摸到腫塊,在站立或者是用力的時候出現,平臥的時候會消失,嚴重的情況下會影響到正常性功能。老年疝氣發生之后,老年朋友們會出現了腹痛腹脹以及抵抗力減弱,消化不良等癥狀表現。 這種時候也可選擇烏藥來消除病癥。《雜病廣要》中說明“凡七氣積聚牢大,如杯如,在心下腹中,疾痛欲死,飲食不能,時來時去,每發欲死,如有禍狀,可用烏藥湯。” 疝氣給我們健康身體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治療不及時還可能會危及到了患者的生殖器健康,為此在患上疝氣疾病的時候,可以考慮用烏藥治療來恢復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