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懷屯是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村莊,方圓五十里內(nèi)的人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有兩件事繞不過去:一件是關(guān)于一口井,一件是關(guān)于一棵古樹。它們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1 弄懷屯村中有一口水井叫龍泉,汩汩冒水五百年。 村民飲水和村前稻田灌溉,皆拜龍泉所賜。 曾有一個外來的風水先生云游到龍泉邊,駐足觀望許久。臨走前,他雙手舀起泉水,咕咚咕咚猛灌,告誡村長:如果沒有這口井,你們村便沒有生命力,希望你們珍惜! 村民深知龍泉可貴,千百年來后山封山育林,嚴禁砍伐,確保龍泉奔騰不息。 弄懷屯至今仍保留土葬的習俗,有一段時間,每當村里有人去世,都會抬到后山埋葬。 說來也巧,只要后山埋葬死人,龍泉的水就會跟著變濁,直到三天七日后才漸漸清澈。 村民察覺到這種情況后,百思不得其解,干脆明文規(guī)定:禁止在后山安葬死人。 2 弄懷屯村口有一棵大楓樹,需六個大人伸臂才能合抱。 老楓樹頂有幾個亂蓬蓬的烏鴉窩,一年到頭烏鴉站立樹顛,發(fā)出“啊啊啊”的啼鳴。 據(jù)村史記載,老楓樹樹齡三四百年,于是便成為延年益壽的象征。 每當村里老人過大壽,子女就會到樹底擺桌子拜祭。村民希望小孩健康成長,也讓孩子指認老樹為干爹。樹底長年燒香燒紙,系紅繩。 老楓樹樹冠伸展,茂密,村民一年到頭喜歡齊聚樹底,在石凳、石桌上下棋、打牌、吹牛。 有人甚至開玩笑,如果沒有那棵老楓樹,弄懷屯人便失去很多樂趣。 1976年,我國一個大人物逝世,全村悲慟。 那幾天,村民來到老楓樹底搭祭臺、寫挽聯(lián),對著老楓樹哭訴。 不知何因,原本郁郁蔥蔥的老楓樹沒多久竟然慢慢枯萎,最后死掉了。 圖文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