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壺清茶,添一爐沉香,展一卷新書,軒慕文學歡迎您 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夠最直接、最完整、最深刻、最豐富地表現人的精神狀態和內心活動,它能夠沖破習俗的約束,自由地溝通彼此的心靈,能夠創造無形的、適宜的情緒氣氛,代替詞匯貧乏的表達,促成無聲的對話,使兩顆心相互進行神秘的、直接的窺探。眼睛通常是情感的第一個自發表達者,透過眼睛可以看出一個人是歡樂還是憂傷,是煩惱還是悠閑,是厭惡還是喜歡。從眼神中有時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心是坦然還是心虛,是誠懇還是偽善:正眼視人,顯得坦誠;躲避視線,顯得心虛;乜斜著眼,顯得輕佻。眼睛的瞳孔可以反映人的心理變化:當人看到有趣的或者心中喜愛的東西時,瞳孔就會擴大;而看到不喜歡的或者厭惡的東西,瞳孔就會縮小。目光可以委婉、含蓄、豐富地表達愛撫或推卻、允諾或拒絕、央求或強制、訊問或回答、譴責或贊許、譏諷或同情、企盼或焦慮、厭惡或親昵等復雜的思想和愿望。眼淚能夠恰當地表達人的許多情感,如悲痛、歡樂、委屈、思念、溫柔、依賴等。眉:眉間的肌肉皺紋能夠表達人的情感變化。柳眉豎表示憤怒,模眉冷對表示敵意,擠眉弄眼表示戲謔,低眉順眼表示順從,揚眉吐氣表示暢快,眉頭舒展表示寬慰,喜上眉梢表示愉悅。嘴:嘴部表情主要體現在口形變化上。傷心時嘴角下撇,歡快時嘴角提升,委屈時撅起嘴巴,驚訝時張口結舌,忿恨時咬牙切齒,忍耐痛苦時咬住下唇。鼻:厭惡時聳起鼻子,輕蔑時嗤之以鼻,憤怒時鼻孔張大,鼻翕抖動;緊張時鼻腔收縮,屏息斂氣。面部:面部肌肉松弛表明心情愉快、輕松、舒暢,肌肉緊張表明痛苦、嚴峻、嚴肅。一般來說,面部各個器官是一個有機整體,協調一致地表達出同一種情感。當人感到尷尬、有難言之隱或想有所掩飾時,其五官將出現復雜而不和諧的表情。 語言聲調表情 語言本身可以直接表達人的復雜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當的聲調(如聲音的強度、速度、聲調、旋律等),就可以更加豐富、生動、完整、準確地表達人的情感狀態,展現人的文化水平、價值取向和性格特征。根據語言聲調的不同特點可以判斷人的情緒狀態和性格特征:悲哀時語速慢,音調低,音域起伏較小,顯得沉重而呆板;激動時聲音高且尖,語速快,音域起伏較大,帶有顫音;說話語速較快,口誤又多的人被認為地位較低且又緊張;說話聲音響亮,慢條斯理的人被認為地位較高、悠然自得;說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人缺乏自信,或者言不由衷;男聲中如帶氣息聲,被認為較年青,富有朝氣,富有藝術感;女聲若帶有氣聲,被認為美妙動人,富有女性味;平板的聲音被認為冷漠、呆滯和畏縮;喉音使男性顯得成熟、世故和老練,判斷力強,但使女性失去魅力;女中音和男低音代表暴躁氣質;女高音和男高音多屬于活潑型的人;急劇的變調對比表達暴躁氣質;音調的抑揚婉轉顯露活潑的天性,表明氣質溫和柔順;旋律可以表達人的歡樂與苦悶,希望與企盼。判斷人的說話情緒和意圖時,不僅要聽他說些什么,還要聽他怎樣說,即從他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起伏、節奏、音域、轉折、速度、腔調和口誤中領會其“言外之意”。語言交談能夠溝通思想,促進相互了解,語言的聲調使語言本身具有更多的感**彩,從而揭示出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的精微之處,而這非詞匯所能完全表達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最體面的語言來講述,而不致于流于粗俗,問題只在于思想是否豐富,語言是否和諧、比喻是否恰當、禮貌是否周到、時機是否適當。 身體姿態表情 人的情感狀態、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時可以通過身體姿態來自發地或有意識地表達出來,從而形成身體姿態表情。當人處于強烈的興奮、緊張、恐懼、憤怒等情感狀態時,往往抑制不住身體姿態的表情變化,演員則經常通過夸張的身體姿態來有意識地表達角色的情感變化。身體姿態表情 人的身體姿態表情是豐富多樣的。正襟危坐可知其恭謹或緊張,坐立不安可知其焦急慌神,手舞足蹈可知其歡樂,捶胸頓足可知其懊惱,拍手時可知其興奮,振臂時顯得慷慨激昂,握拳時顯得義憤填膺,搓手不停時表示心中煩躁不安。輕盈的腳步可看出心情愉快,沉重而不均勻的腳步表明處境不佳,遲緩的腳步表明心事重重,鏗鏘有力的腳步表明勇敢與堅強。昂首挺胸表明自信與自豪,點頭哈腰表明順從與謙恭,手忙腳亂表明心情緊張,全身擅抖又冒虛汗表明心虛害怕。
|
|
來自: 冬天惠鈴 > 《A04小說/編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