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今年的一注考試已經過去了6個月,不同省份的合格證書已在陸續下發,距離明年的考試也是6個月,復習之路已經不遠。關于一注考試,網絡上的資料龐雜而參差,今天的文章重點給大家整理下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的安排和考察內容,以及往期文章中考友們提出的典型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小伙伴們在制定復習計劃時少走彎路。 一注考試安排 一注考試共分9門,分2個周末,共4天考完,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5月,各科時間、題型和合格標準如上表所示,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或抄寫下來以備查閱。一般情況下,知識題考試時間十分充裕,常常能出現大面積提前交卷的情況。建議大家考試時充分利用時間,重復檢查,涂卡時注意題目排列,答題卡分為橫縱兩種排列方式,切勿涂錯方向。如果當天有其他考試,可以適當提前交卷,為之后的考試做好準備,特別是第二周下午的方案作圖和技術作圖。9門考試的合格標準都是得分的60%,根據題目的難易,通過率有很大差異,大致可以分為4檔:第一檔:方案作圖,俗稱大設計 第二檔:場地做圖、技術做圖 第三檔:結構、材料與構造、物理與設備 第四檔:建知、經濟施工與業務管理、前期與場地 具體通過率排序如下表 
近兩年各科通過率統計 | 數據來自環球網校 多年來,作圖題的難度評價均在知識題之上,究其原因,更多來自其題目的偶然性、主觀性以及考試時限。另外,不同于客觀題刷題的方法,作圖題因其題目練習的不便,往往得不到應試者的平等對待,因此在眾多科目中顯得更加難以通過。實際上大可不必將作圖題妖魔化,在考友間,率先攻克作圖題的大有人在。 下面由作圖題開始,簡要說一下各科知識概要和考試要點,以供大家制定復習計劃。6小時時間內,考生需要閱讀題目給出的設計任務書(包括建筑類型,地段總圖,功能面積表,氣泡圖),設計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方案,并用墨線筆在硫酸紙上繪制出首層平面圖、二層平面圖、總圖。近些年來,隨著考題的不斷改革,各個作圖科目都在向著閱卷便利化邁進,即努力實現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設計方案不能隨心所欲的發揮,而需要盡可能回應題目問題,同時又要在設計中有所取舍——想的太少,就會掉進出題人挖的陷阱,想的太多,就是自己給自己挖陷阱。與大設計并列為最難通過的兩大科目,考試時間同為6小時。主要分為剖面、構造、結構、設備四個部分,對應四個考題,改革后分值分別調整為30+30+20+20=100分。第一題剖面,對于受過專業訓練的建筑師來說,想要畫對畫好并不難,困難的是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畫對畫好,為之后的三道題留足解題時間。第二題構造,此題為四題中難度最大,在于平時的積累和對于圖集的熟悉程度,這個題目和材料與構造建議一同復習,收效更佳。第三題的結構和第四題的設備經過多年的發展,出題模式已經基本定型,繪圖任務也不重,認真做好往年的試題,掌握不同模式的解題要點,是很有希望得高分的。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小清也將定期更文,對技術作圖的考前準備進行更精細的講解。場地設計安排在第一周,考試時長3.5小時,一共分為1場地分析、2場地剖面、3場地地形、4場地設計四道題(往年還有過停車場布置題)。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對“場地知識題”的實踐考核,考察建筑師對建筑場地的把控和相關規范的掌握,考點主要集中在建筑的防火間距、日照間距、規劃退距等知識點,在認真復習和訓練的基礎上,前三道題拿分不難,第四道題則成為主要通過與否的關鍵。考前準備時,仍然推薦模擬+復盤的模式,通過前面幾題的訓練,達到一定作圖速度的同時保證準確率,給最后一道題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容錯空間。這門課是對建筑基本知識的考察,內容涉及大學期間所學的大部分科目,包括但不限于中外建筑史、建筑設計概論、國內外知名建筑、建筑理論、建筑色彩等等。雖然考試內容龐雜,但作為裸考通過概率最高的科目,可以說在眾多考試中最具安慰性,只要有一定的建筑學基礎,外加一些簡單的準備,通過此科目并不難。建筑學除了做設計之外,還有很多經濟、施工、和業務方面的知識。這個科目就是對這些內容的一個整合,由此也可以看出,一注考試考查內容之全面,多達9科不無道理。這個科目看似內容復合,實際考點比較集中,將項目費用組成、面積計算和工程質量標準背熟基本可以應對考試。與經濟一樣,本門內容不多,知識框架簡單,主要包括建筑策劃、總圖布局等內容。考試內容有很多來自《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 50352-2019。在所有知識題當中,物理與設備是“復習性價比”最高的科目——認真復習,不僅可以通過考試,也可以獲得很多建筑師的必備知識。考試知識結構分明,聲、光、熱、水、暖、電六個部分可以分別學習,與技術做圖第四題的相關性也很大。建議結合相關專業規范一起學習:《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防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2017 對于有一定施工圖經驗的建筑師來說,此門更加友好,可以當作對項目經驗的集中檢驗;對于施工圖項目經歷較少的建筑師來說,也可以當作是對相關專業知識的一次集中學習。知識題當中第二難過的科目,分為材料和構造兩大部分,兩部分題目數量基本相同,不同年份略有波動。考點數量龐大,初入行的考生往往將其視為大敵,對于經驗豐富的建筑師而言此門難度亦不可小視。復習過程中及時做好筆記和錯題標記,有利于反復記憶加深印象。令人感到安慰的是,此科目與技術作圖第二題關系曖昧,運氣好的時候,有可能會驚喜的發現技術作圖最難的第二題剛好在材料與構造中反復記憶過,從而一箭雙雕,兩個難題迎刃而解。例如今年技術作圖的第2題種植屋面,也是構造知識題當中的重點。普遍認同的難度最高的知識題,堪稱知識題大boss,考試內容不多,但難度較大,重點在于建筑力學和抗震兩大部分。對于數理知識相對簡單的建筑學專業來說,力學顯得尤其困難。綜合各年度結構考試題目,在10個章節中,建筑力學平均占到近30道題,放棄力學,基本等同于放棄結構考試。建議力學復習以教材為主,復習時間尚且充裕,建筑師們可以更加從容。小清也是建筑學專業出身,十分熟悉建筑師對結構力學的接受能力,我會在之后將復習時的力學筆記整理推送。模度答疑 上篇文章發出后,很多小伙伴根據個人情況在后臺提出了問題,這里挑選問的較多的問題作出解答,供大家制定復習計劃的時候參考。 初次報考或所剩科目尚多的情況下,復習時間又不充裕,我們該全面開火,力求通過最多的科目,還是集火幾科?小清認為,面對有限的精力和無限的建筑學知識,抉擇很難進行,結果因人而異,但最終都是事在人為。如何布局9門考試的復習精力更像是一種博弈,每種策略都有自己的優劣。像清水一樣,初次報名,每一門都想體驗一下,且每一門都投入了或多或少的準備工作,一次通過全部科目皆大歡喜;像度兄一樣,設定目標,穩扎穩打,保三爭四,按照計劃通過全部科目,最低限度浪費每年復習精力的同時,也會以不錯的分數通過每一門考試。這里給正在抉擇的建筑師們一個小建議,在制定復習計劃之初,不妨選擇一到兩門知識題,比如設備和經濟,每科復習一周左右,刷完一遍真題后,再進行一次模擬考試,如果考試結果喜人,即會對剩下全部科目的復習計劃心中有數,便可放手追求更多科目;如果考試結果不好,便可適當放棄一些科目,縮小目標,集中進攻,利用二輪復習對重難點重新梳理。對于作圖題,我建議各位能夠投入更多精力。無論是否計劃當年通過,都投入一定的時間準備一下,把握好每一次考試,當成一種臨場體驗未嘗不可,因為不考試的時候很難拿出6小時時間做一次完整的無擾訓練。上一篇文章說到我的每個科目大概復習了一周,這里再把復習順序單列一下,供剩余科目較多的考友參考:2、結構其它知識、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經濟施工與設計業務管理、建筑知識題、物理與設備這5個科目的順序不限;4、學習知識題的同時,在家的整塊時間用來練習作圖題,3科作圖題的復習可以穿插進行。不會,積累項目經驗和準備考試區別其實很大。將一注考試看成一次考試即可,除了出題人思路之外,考試中無需考慮太多。對于沒有做過很多項目的考友來說,可以當成是對建筑設計工作的集中學習;對于項目經歷豐富的考友,可以看做是對項目經驗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