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成立之后的民國元年2月26日,章太炎在《大公報》上發表《條擬官制之要電》,向當選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建議“廢省存道,廢府存縣,縣隸于道,道隸于部”。想把清朝的地方三級制減為兩級,縮小行政區,劃分軍民二政,以加強中央集權。民國二年(1913)1月8日,袁世凱公布了《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簡稱《劃一令》)。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在省與縣之間按照時間的順序又發展起來專區、行署、地區、市(地級)一級的行政機構,這個些機構和清代時的“府”一樣是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不過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清代的府在現在不一定就相當于今天的地級市管轄范圍,同樣,清代的府治所在今天也未必成為地級市駐地。另外在清代還有和府一樣有下屬縣的“直隸州”,直隸州的地位相當于今天的縣級市,不過比縣級市的權限要大,畢竟和府一樣能管縣。 經過中華民國的這次“廢府存縣”,改變了許多作為府治所在地城市的命運,有的原來的府治今天為省城和地級市政府駐地,有的為縣級市,有的為縣,甚至有的僅為鄉鎮。 下面就梳理一下清代時管縣的府治、直隸州州治在今天都是什么情況。 直隸(大約相當于今天的河北省)1、保定府,河北省保定市城區。 2、永平府,河北省盧龍縣城。 3、真定府(正定府),河北省正定縣城。 4、順德府,河北省邢臺市城區。 5、廣平府,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 6、大名府,河北省大名縣城。 7、河間府,河北省河間市城區。 8、天津府,天津市城區。 9、宣化府,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 10、承德府,河北省承德市區。 11、朝陽府,遼寧省朝陽市。 另外還有口北三廳,分別是: 張家口廳,河北省張家口市區; 獨石口廳,河北省赤城縣北獨石口; 多倫諾爾廳,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駐地多倫淖爾鎮。 另外還有7個與府一樣有轄縣的直隸州: 1、赤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城區。 2、遵化,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3、易州,河北省保定市易縣。 4、冀州,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 5、趙州,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6、深州,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 7、定州,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山東省1、濟南府,山東省濟南市城區。 2、泰安府,山東省泰安市城區。 3、武定府,山東省惠民縣城。 4、兗州府,山東省兗州市城區。 5、沂州府,山東省臨沂市城區。 6、曹州府,山東省菏澤市城區。 7、東昌府,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 8、青州府,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 9、登州府,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 10、萊州府,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 另外還有三個和府一樣有轄縣的直隸州: 1、濟寧,山東省濟寧市。 2、臨清,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 3、膠州,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 山西省1、太原府,山西省太原市城區。 2、平陽府,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 3、蒲州府,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 4、潞安府,山西省長治市城區。 5、汾州府,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 6、澤州府,山西省晉城市。 7、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城區。 8、朔平府,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 另外還有10個和府一樣有轄縣的直隸州: 1、平定,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 2、忻州,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 3、代州,山西省忻州市代縣。 4、保德,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 5、解州,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 6、絳州,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 7、隰州,山西省臨汾市隰縣。 8、沁州,山西省長治市沁縣。 9、遼州,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 10、霍州,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 河南省1、開封府,河南省開封市城區。 2、陳州府,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 3、歸德府,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 4、彰德府,河南省安陽市城區。 5、衛輝府,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汲水鎮。 6、懷慶府,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 7、河南府,河南省洛陽市城區。 8、南陽府,河南省南陽市城區。 9、汝寧府,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 另外還有5個和府一樣有轄縣的直隸州: 1、許州,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城區。 2、陜州,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老城。 3、光州,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 4、汝州,河南省汝州市城區。 5、鄭州,河南省鄭州市老城區。 安徽省1、安慶府,安徽省安慶市城區。 2、徽州府,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 3、寧國府,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 4、池州市,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 5、太平府,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 6、廬州府,安徽省合肥市城區。 7、鳳陽府,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 8、潁州府,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 另外還有5個和府一樣有轄縣的直隸州: 1、廣德,安徽省宣城市廣德市。 2、滁州,安徽省滁州市駐地瑯琊區。 3、和州,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 4、六安,安徽省六安市城區。 5、泗州,安徽省宿州市泗縣。 |
|
來自: bookman1959 > 《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