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講到篆隸和楷書都可作為書法初學入門,但是兩者各有得失;那么有沒有兩全的法子呢?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從楷書入門,但是在學楷書之前先做一項簡單訓練——畫圈圈。不錯,就是畫圈圈,就像這樣: 書法線條訓練——畫圈圈 書法線條訓練(素材來源于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這樣畫圈圈是種很有效的訓練手法,雖然不能完全替代練習篆隸的過程,卻也能起到大半效果;事實上現在很多書法老師都是這樣教學生的。我們之前說過,學習小篆和隸書對于書法基礎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把線條練得很穩以及對疏密的掌控更強,顯然通過畫圈圈都能夠達到效果;事實上不一定畫“彈簧”效果更好,要是能夠用毛筆畫出疏密均勻的同心圓和彈簧,那么對毛筆毫顛的使用、線條粗細和彈性和疏密程度的把握基本上就差不多合格了,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去學楷書,必然事半功倍。 楷書又分為大楷和小楷,這兩者不光是字的個頭大小的區別,其風格和技法的區別才是其本質區別;一般來說大楷重筋骨厚重、莊嚴肅穆;小楷重舒朗開闊、活潑生動;就學習而言大楷入門相對容易一些,至于臻至更高的境界,兩者都要花很大的功夫。不過就入門而言,建議最好從大楷開始。 大楷最出名的莫過于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和趙孟頫;排名我個人覺得是不分先后的,四位大書法家的水平都臻至化境,實在不好排定其順序。楷書四大家風格各有千秋,其中顏真卿和柳公權號稱“顏筋柳骨”說顏真卿的書法筋道綿勁,遒勁有力;柳公權的作品骨感瘦練,臨年矯健。 顏真卿《顏家廟碑》(局部) 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實際上顏柳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比較柳公權最初學的就是顏字,其書法風格和顏真卿中期的風格相似度還是比較高的;其風格有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用筆和架構上,風格差異比較明顯,以后我們再專門分析。 歐體字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在于其奇崛險峻,結體明快;歐陽詢的間架結構成就自古以來都最為人們所稱道,現在還到處流傳著《歐陽詢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歐陽詢間架結構二十八法》什么的書法技巧;不過實際上這些多是偽作,歐體真正的精髓只有在其真跡和拓本上去領悟,其他的絕大多數速成法門都是虛的。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歐陽詢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節選) 四大家中前三位都是唐朝書法家,唯獨趙孟頫是元朝書法家,為什么宋朝那么多大書法家卻輪到這家伙摘了楷書四大家最后一個名額的桃子呢?嘿,趙孟頫可不簡單,他篆隸楷行草五一不精,可以說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趙孟頫說:“結體成字各不相同,用筆之法千古不易”,他的楷書繼承了大唐書法的間架結構和兩宋書法的尚意(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有個性,有內涵),卻一反唐宋書法的提按為主的技法,轉向魏晉風流中引入轉筆技巧;融晉、唐、宋三代書法的精髓于一爐,造就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史上站得極高的一個人物。 趙孟頫《膽巴碑圖片》 不過,后世書法家中批評趙孟頫的也不少,很多都是說趙孟頫的字太過諂媚妍麗,風骨孱弱,不值一學。中國人一貫以來的觀點都是字如其人,而趙孟頫出仕元朝且備受重用;平心而論這些批評他的人有點以字論人的味道,雖然趙孟頫的字確實比較偏柔媚圓潤,不過其藝術成就還是很高的。 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局部) 楷書四大家總結起來就是:顏筋柳骨,歐險趙妍;對于入門者來說,四者學習難度差異不大,要入門都比較容易,要登堂入黨都要花不少功夫;到底選哪一家入門,還是主要看眼緣,喜歡哪家就選哪家,不存在高下之分。接下來分別簡單討論一下這四家的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 顏字是個統稱,其實顏真卿的書法分三個時期,且三個事情風格差異不小。從顏字入門的話,建議從顏真卿早期作品《多寶塔碑》開始。 《多寶塔碑》(局部) 《多寶塔碑》是顏真卿早期的作品,其結構比較和筆畫相對來說都比較中規中矩,筆畫粗細變化不大,結構疏密變化也不是很大,用筆中鋒為主,但是側鋒也不少,從筆法上來講沒有那么難把握,關鍵是變化不多,有很多可以公式化的地方,容易入手容易熟練,也容易得其神韻。另外,《東方朔畫像贊》也不錯,可以在基本掌握《多寶塔》之后去琢磨一番。 《東方朔畫像贊》(局部) 顏真卿中期的作品風風格屬于早晚期之間的過渡期,可以在把《多寶塔》練得差不多之后直接跳過去學其晚期的作品,不過感興趣想學習研究其中期作品也可以,建議臨《郭家廟碑》 《郭家廟碑》(局部) 實際上,對比早期的《多寶塔》碑,這時候顏真卿的用筆中側縫和方筆明顯減少,而圓筆和中鋒成分大大增加;這個時候顏真卿應該已經領悟了“屋漏痕”的真諦,筆畫從早期的鋒芒畢露變得引而不發藏鋒露芒,用筆更加凝實老練;從結構上,不再像早期的《多寶塔》那樣一板一眼,筆畫也不在那么分布得疏密均勻,而出現了明顯的奇正和疏密差異,看似筆畫散亂實則又綿密有秩,初步有了外緊內松的顏體標志性風格。 顏真卿的書法到了后期只能用八個字形容“隨心所欲、爐火純青”;在后期的《顏卿禮碑》、《顏家廟碑》和《自告身書》中,顏真卿對筆畫、結構和布局的把握都已經達到了極致,看似無法實則有法,看似松散實則緊致,看似搖晃實則穩固;在加入了箍瘤篆的古法技巧后,既有了古意,又加之其書法境界已經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無法有法之間又有了拙趣;簡直渾然天成無懈可擊。 《顏勤禮碑》(局部) 《顏勤禮碑》(修復版) 《自告身帖》(局部) 柳公權的字初看會絕對跟顏真卿中期的風格很像,實際上他們確實一脈相承,實際上顏字晚期和柳字可以說分別是顏字中期兩個方面的發展,顏真卿自己把其渾厚古樸的一面發展到了極致,而其后的柳公權則把其挺拔硬朗的一面發展到了極致。所以,細看柳字又會發現和中期顏字有較大的差別,一方面柳字的筆畫更加瘦削干練,如果說中期顏字的筆畫像是石雕的話,柳字的筆畫就像是銅像,少了些渾厚蒼涼感,多了些鋒銳金屬感;另一方面柳字在結構上更加綿密而有彈性,內外俱緊滴水不漏,顏字像是一個個用鋼絲鏈接關節的人偶,柳字則像是榫卯結構,顏字布局奇正相依更多,而柳字讓渡顧盼更多;顏字散點感更強,而柳字線條感更強。 學習柳字的字帖推薦可用《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兩者差別不大,都硬朗挺拔,骨感十足。 《神策軍碑》(局部) 《玄秘塔碑》(局部) 歐體被認為是最易入門的字體,也是最容易跑偏的字體,還是最難練好的字體,一切都因為一個“險”字;歐體的特征是舒朗開闊,奇崛險峻;與顏柳相比,歐體結構上“晉味”更足,顏柳兩體在結構上抓住勻稱嚴密,奇正相依基本上就茬不到哪兒去,可是歐體不行,歐體的結體變化太多,一個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寫法,甚至兩種寫法完全是兩種極端可是卻又能和諧統一,更不用說不同的字了。江湖上流傳的神秘十二法、二十八法,九十二法都是扯淡,按照這些方法去練當然可以,不過你練出來的絕不是歐體,最多能算“低配版”歐體,姚孟起算是有歐體以來學得最好的了,可是也離歐體還很遠;二田照著姚孟起的路子走的,而且相較于姚孟起而言這哥倆還把歐體最精髓的東西給閹割了,為尊者諱不再多說。歐體的筆畫相較于結構來說變化要小一些,不過也是變化不少,我記得《九成宮》中有三個“風”字,一個圓筆,一個方筆,一個方圓兼用,這怎么玩?所以歐體入門的的確確比較容易,不過要修成正果,難難難。 歐體最好的范本是《九成宮醴泉銘》,不過各個拓本都有些殘破,修復版修復的對不對不好說,最好不要用。另外《皇甫君碑》的的確確是歐體真跡,相對于《九成宮》要清晰完整很多,也可以用。切記不要用姚孟起的,除非你水平高到能夠去挑刺的層次去挑刺倒是可以;當然,建議更不要用二田。 《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皇甫君碑》(局部) 《九成宮》方筆風 《九成宮》圓筆風 姚孟起臨《九成宮》 最后說趙體,之前說到趙體妍媚柔潤,其實這只是趙體最突出的特征;實際上趙體兼有晉、唐、宋三代書法的技巧和風格,又哪里是那么容易說清楚,最好還是自己去體會吧。總的來說趙體也比較容易入手,主要是其線條筆畫和結構都比較平實,沒有太多粗細變化和奇崛險峻的結構,但是要登堂入室同樣不容易,因為等你達到形似之后要想更近一部就必須去搞明白其來龍去脈,而趙體后面的東西太多了,只盯著趙體苦練而不去挖掘肯定是達不到較高的境界的。 另外,其實歐體和顏真卿早期的《多寶塔碑》,都有一點“晉楷”的痕跡,其實和小楷比較接近,寫了之后也可以去轉練小楷,至于柳體和中后期顏體,寫久了再去寫小楷會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適應期,比較風格差異太大。至于趙孟頫,本身就是小楷宗師,其《漢汲黯傳》和《道德經》都是一流的小楷精品,從趙體轉小楷自然很容易。 趙孟頫《小楷道德經》(局部) 趙孟頫《漢汲黯傳》(局部) 趙孟頫小楷《洛神賦》(局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