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最近看了一本書,《深潛》,教人如何重塑個人品牌的。關于個人品牌,很多人以為就是個人的包裝營銷。實際上,個人品牌涉及面很廣,比如了解自我探索自我、職業定位(再定位)、放大個人優勢、講好品牌故事等等。 書中將個人品牌的重塑過程,總結為8個階段:洞察、探索、浸入、連接、鎖定、凸顯、講故事和顛覆。讀完之后,對塑造個人品牌會有更清晰的認識。書的英文書名叫《Reinventing You》。 Reinventing是以新形象示人、以新形式出現的意思,其詞根很妙,invent是發明、創造的意思。重塑個人品牌的過程,就好像重新塑造了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同于對自我的調整,小修小補,它意味著新的身份、新的形象的建立。 通篇讀下來,個人覺得這是一本對于想轉型,或者比較平庸沒亮點想突破的職場人來說,很好的指南書。在轉型或重塑個人品牌的路程中,有很多坑、也有不少誤區,看看這本書,你會得到更多啟示。 我會分兩次和大家來分享這本書。 1、洞察:識別你的職業起跑線大家眼中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不管是職業規劃、職業發展還是塑造個人品牌,首先都離不開認清自己。想要讓自我認知更全面客觀,不能僅限于“自己眼中的自己”。除了自我覺察,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 書中介紹了360°全方位訪談(可以和老板、同事、下屬、客戶、朋友聊聊,很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也可以從外部專業人士那里獲得建議。 問題清單:
2、探索:聚焦你的職業方向你的職業目標是什么?你要把精力投入到什么地方?
探索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有些人比較著急,希望在重塑個人品牌的早期階段就大張旗鼓高調宣傳,但作者認為這并不是個好時機。因為這個階段,你也許有個大致方向,但對自己的職業前景并不是十分清楚,這種不確定性很容易讓他人也產生困惑。 放慢腳步,經過深思熟慮,經過探索,再決定把你的精力投入到什么地方?!澳愕钠放?,價值千萬”,正因為個人品牌的重要,才需要更謹慎的對待。 書中提供了實用的小方法。 第一是休息一下,別在累的時候想。 如果你忍受自己厭惡的工作或行業很久了,肯定超級渴望早日開啟人生新階段。有的人甚至會說不想再看到任何與工作相關的東西了。這個時候,好的方法不是轉身離開,而是先給自己放個假,或者放松一段時間。人在精疲力盡的狀態,不會有創造性思維。 第二是做好調查。閱讀、網上搜集信息、職業訪談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3、浸入:測試你的職業路徑你是不是真心喜歡那份新職業?怎樣避免用高昂的成本去試錯? 藝術照和素顏照差距甚遠,紅玫瑰也許是以后的蚊子血。在愛情中,人很容易“因為不了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手”,職業也是。
在信息搜集和訪談之后,或許你已經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領域,比如轉到相鄰職業或行業好像很有意思;同時,你也注意到某些風險或不利因素,比如你對晉升有意向,但不知道能否應付得了頻繁商務出差等等。那這個時候,就要嘗試一下關于新職業道路的“浸入式體驗”。 在這個部分,作者給了一些方法。比如做學徒、做志愿者、模擬工作體驗(找機會實際體驗一天)。除了作者提供的方法,做副業、主動參與某個新項目等,也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此外,作者給到的幾個指南,非常好。
4、連接:學習未來需要的技能如何有策略地發展第二職業?什么時候該重返校園?
在重塑個人品牌或者職業轉型的過程中,是即刻轉身還是從長計議?作者的一段話說得很有道理。 “在重塑個人品牌的過程中,當學徒、做志愿者、進行工作模擬體驗,都是了解新職業狀況的絕佳方式。 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策略就是,利用現有的職業,培養未來需要的技能。這意味著,有時候,你需要拓展心有工作的廣度,以迎接新的挑戰;有時候,你需要維護一個相對安全的大本營,以確保自己能夠安全無虞地探索新疆域?!?/p> 在撰寫“與工作一起成長”這部分時,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我非常喜歡這個例子。案例中的理查德,是一個從業20多年的,在高壓下工作的記者,先后負責過石油、電力、政府債券等方面的報道。 工作時間太久,不免會產生倦怠。不過,在他接手了新的工作任務,主動承擔了公司新增生活方式板塊的報道后,工作滿意度和成就感大幅度提升。 而他作為一名老練的財經記者,關心美國飲食風潮折射出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現象”。政府債券和食物美酒,兩者截然不同,需要的報道風格也不同。 理查德很享受同時兼顧的感覺。甚至自從做新領域的報道后,商業人士也更加喜歡和他聊天,因為他“恰好在吃喝方面有點權威性,常常能推薦不錯的地方”。 另外一個好的方法是策略性兼職。 找到你的天賦,策略性地將天賦逐漸運用到新職業領域中。 比如一位職業演說家,最開始是美發培訓師。但她有兩個技能:巧舌如簧的推銷能力、游刃有余的控場力,這兩者在新職業上都需要。 有高管客戶注意到她的特長后,找她去做演講,慢慢的,她開始有付費演講方面的機會。并且用在美發沙龍中賺到的錢,投資在演講技能提升上(比如聘請老師、做宣傳資料)。 從第一次收費算起,10年后,她賣掉了自己的美發沙龍,成為一名全職演講家。 第三個方法就是重返校園。適用于你需要的技能無法通過發展第二職業或者從事新工作獲得。 不過,也要提醒一下,“除非你想學的是頂尖大學的最好專業,否則,我一般不將支持你重返校園。有些人的學歷盡管完美卻完全沒有用。在商界,真正重要的是真才實學,而非學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對你有幫助。下次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后半部分精華。 我是感姐,一名職業發展咨詢師,“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收入有刺激感,人生有意義感”——四感新人生的提出者和踐行者。 曾經的我,遭遇職場天花板,也曾為職業生涯何去何從焦慮,迷茫。 現在,我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職業咨詢師,咨詢案例110+;除了一對一咨詢,還開啟了自己的訓練營、職業生涯課;寫作方面,5個月簡書粉絲從200到7000+;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出版…… 在35歲的人生“下半場”里,我不再只滿足于有一份收入還可以的工作。我期望幫助像曾經的我一樣迷茫、焦慮的人,找到方向,不斷成長,走向新人生。 我的咨詢對象和學員中,有成功開啟副業的寶媽;有重新找到方向的職場管理層;也有3個月內收入提升6倍的職場中年人。 我是感姐,你身邊專業、靠譜、有溫度的職業咨詢師。 如果你有職業困惑和迷茫,歡迎私信,贈送你《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手冊》,希望對你有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