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小于品詩論著!更多精彩文章更新期待您的關注,感謝支持!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人這一生就是在學習中成長的,可這一生我們到底該學些什么、在學些什么?恐怕有很多人都會覺得迷茫。有人說是知識,有人說是生存,有人說是處世之道。其實,這令人迷茫的地方,自古卻早已有了方向。 就像這句俗語說的“會讀書,不如會做人”,從我們開始懂事時起,各種各樣的知識、道理便被我們塞進腦海,讀書便成了我們主抓的對象,但是書本畢竟有它的局限性,讀書雖能讓人明事理,提高自身能力,可能力再高,你不會做人又能發揮出幾分呢?所以說,這為人處世之道,才是真正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東西。 書本讀得好,那是智商高,而做人做得好,那說明他情商高。智商是先天的,后期很難有所改變,但是情商卻是后天的,那是在生活中學習培養起來的。情商高不高、為人處世之道好不好關乎到我們生存的空間有多大,因此自古人們就對此非常重視。那么,相應的,也就有眾多值得我們學習的處世經驗被流傳了下來,就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可當作為人處世的警世名言來供我們學習和汲取經驗。 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這句俗語,便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的。從字面意思看應當是見到官員莫要行在前面,但別人家做客也不要一味的行于主家身后。那么,到底該如何理解這句俗語?又對當今的我們有什么幫助呢? “見官莫向前”,其實這句話的成立是有特定的歷史背景的。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也總會發現一些情節,當一個官員走在大街上時,一般都是府兵衙役之類的人擁護而行,而街上的老百姓大多都是駐足低首,等待官員走過去才抬首而行,即使行走也不能快步趕超官員。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為了表示百姓對于官員的尊重,古時的封建等級制度嚴苛,老百姓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物,而有官職在身的,哪怕是小小的地方官員,也都是朝廷認可的公職人物,也就是所謂的高階人員,他們地位尊崇,受等級制度保護,老百姓見之要存有一顆尊敬的心。因此就算是行于路上,出于禮數也不能走在官員的前面,即使你有再著急的事,也要等官員的走過去之后,再行快走! 當然,這些只是舊時思想灌輸下的產物,是屬于封建糟粕,已經被官民平等的當今社會所取代。而拿現代人的眼光看待這句話,卻又有著更深一層的解釋,這種理解就非常適用于當今的社會。 我們處身于社會,投入于工作,都是滿懷抱負之心的。有才華就想展現的心理也屬人之常情,然而這種心理在自己的領導面前最好還是收斂一點比較好。因為,誰也不知道對方心里在想什么,有些人可能喜歡重用才華橫溢的人,而有些人則會認為這是一種顯擺搶風頭的表現,畢竟“子非魚”,誰也不知道在領導面前留下的到底是怎樣一種印象。所以,行事穩重低調一些總沒有壞處。 低調乃是一種修養,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不去搶他人的風頭,踏踏實實的做事,這才是工作中做人的基本,而過于展現自己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有才華當然要展現,可也分如何展現,處處搶上,到會讓人覺得厭煩,領導也不一定會把你的才華當回事,而當遇到大家都解決不了的難題時,你的才華被展現出來,解決了眼前的難題,那么在眾人眼里,在領導眼里,你才會成為真正能委以重任之人。所以說“見官莫向前”,在此也可理解為:在領導面前,多低調,少搶上。 “做客莫向后”,這后半句俗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古今通用。從字面意思看,大家可能難以理解,甚至覺得奇怪,其實拋開字面意思,我們往深處理解,這話當可看作是去朋友家做客就要表現得大方得體。行于身后,未免有些畏首畏尾,放不開的樣子,這樣反而不太禮貌。 一個人肯邀請你去家中做客,那么你在這個人眼中是有一定分量的。大家都知道,家是一個人的歸宿,也是一個人的獨有的領地,當然其中有著很多秘密。別人邀請你到家中做客便是對你敞開了心扉,拿你當朋友看待,而你在其家中過分的扭捏,主人家發現你的不自在,會以為你不愿與他交往,不情愿到他家中來,還有可能就是主人家會以為招待不周,讓你心中不快。 所以,你在去別人家中做客時的表現是很重要的,過分熱情無拘無束,肯定不妥,而過于害羞,過分扭捏也不禮貌,這些都會影響二人之間的關系,朋友當有朋友的做法,大方得體,張弛有度,才是互相結實,互相交往的根本。 為人處世之道,是我們真正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學識,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間,做人的方式都不相同。老祖宗留下的話語只不過是我們生活的參考,真正該如何去做還要我們自己多多思索,認真斟酌,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做好真正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