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象數理論文集
大壯卦為異卦相疊,上卦為震為雷為動,下卦為乾為天為剛建。序卦傳說:“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故受之以大壯”。壯為陽盛之義。遁之終則進之始,陽長而陰消,所以大壯卦在遁之后。 大壯卦上震下乾。乾為父,震為子,應為乾內震外。震二陰在上,陽在陰下,陰降陽升,陽得時位,故卦為動,卦象為雷。震合于乾,乾為純陽,接震之一根陽爻而四根陽爻連居于內,又守住了中位,是陽盛陰衰之象。而二陰在上,與四陽相交,時位不正,強弱不對等,雖不與陽爭,而是陽難與之相協,為陽之獨往獨來之象。卦用講究以陰陽二者均衡和協為善為吉,為中和之道。若違此例,必有過或不及。大壯卦則為陽太過,大壯為陽壯,大壯卦兩陰爻蔽其外卦之上,所以不得時,遂自行避讓,如云遮中天,在太陽的照耀之下不久自散。當然也有一時遮蔽光明之害,雖然最終消散,而陽德不免有傷。大壯卦之過與大過卦和小過卦有本質的區(qū)別,大壯卦本固而強基,四根陽爻守中局正,而大過卦與小過卦初爻都是陰爻,升而無根,所以造成陽升而陰進。當然大壯卦其害則為易始而難終,有本而忽略末,盛于內而忘其表,明于近而不及于遠。就是因為乾剛自囿于震,而震動乃牽拘于乾惕,兩卦雖若同心而強弱異勢,上下殊情。故在天道無可厚非,若論人事則有宜有否。陽甚則易燥,剛甚則易折,四陽爻連動而無陰爻相協,則長而忽略自慎。群剛進而不得柔以諧,則其盛勢不能自我節(jié)制,就如烈火沒有水的制約一樣危險。故在于人道,必先利貞而不急于亨大,必先克己而毋求于勝物。大壯卦由于太壯則壯之不已,即刻衰老繼之。事極必變,物極必反,敉(mi)極必改,道極必害,壯極則無可再壯,必然是壯極則衰。圣人命名大壯卦起碼有三層含義,一是指陽之盛大,為四陽勝兩陰。,而且得位乘時,所以稱為大壯。二是指陽與陰之間消息往來,遁為陰長,大壯為陽壯,陽壯以時,時用見于春季二月,雷鳴天上萬物皆生,是陽盛即萬物繁庶之原,以震動得時,遂乾大生之德,故命名大壯卦。三是指剛盛柔弱,行進有時,陽升陰降,發(fā)育有道。乾健助推震動,迅動以應陽剛。然而剛則易折,壯極易衰,飛騰發(fā)越其害過于利,進不如止,故卦名大壯。警示人們知其壯之極必衰,而預養(yǎng)其氣,毋過于發(fā)泄。四是指物有盛衰而人有壯老,陽生陰賊天覆地載,春秋遞嬗生殺交至。前之弱者今之強,今之繁者后之敝,循環(huán)不息,這就是天道的造化之力,故卦名大壯。提示人們知壯極必衰,來之有往。若延緩衰老必求于不壯。如果已壯則必思進取有度而保持實力。有其中而后形于外,剛在內而柔其外,強于本者弱其末,此道為以柔克剛,知卦義而增強自身的柔韌之術。有道是進退無恒秉天之行,顯隱無因依氣之根,陽立其本陰與之均,無過不及中和于平。君子當以進必以進退有常,去必以道留以坊,一人行止有度則家國之福利無疆。 大壯卦乾在內,震在外。二卦同秉陽剛之德,主持生發(fā)之力。其氣甚壯,其勢甚大。陽為大而進為壯,升進以時所以義無反顧。所以大壯卦與遁卦其義相反。然而其互卦為澤天夬卦,外互卦為天風姤與山天大畜。所以其用就包括有夬卦、姤卦、大畜卦之象。而以夬卦為大壯卦之再進一步。一陽上進上卦由震卦變成兌卦則為澤天夬卦。按照時令,大壯卦為二月卦,夬卦為三月卦。由夬卦更進一步則為乾卦為四月卦。皆以陽之上升為用,夬者快也、缺也、決也,說的是陽行至順速,而距離乾猶缺一間,而與陰成決絕之勢。大壯既然互卦為夬卦,則亦應含此三義,既感其至之快速,則當行以迂回,既知其道之有缺,則當志于自足,既明其與陰之決絕,則當推其留戀之意與和協之情,而勿太過。故大壯卦本乎天道而必先利貞,必注重于調劑以致中,則可因大壯而就于中孚,此大壯卦之大用。震主迅動,而得乾健為基。其勢至疾,其力至充,則天道自然所至。有過必有不及,天道不平,擇時而自復,復則平矣。人道則無時不求其平,切勿自甘于過。故當即壯之日必存自弱之心,弱以成其壯則永保其強。壯以行稱壯,行之有終則終變?yōu)槿?。此為春秋遞延,寒暑代遷,天道之往復,永致其中和。人道知止則為至善。故大壯卦分天道人事,而易教先反己,知壯則止方不悖圣人垂教。 大壯卦震上乾下,為雷在天上之象。雷天皆為陽,亦皆為氣。而天則本來居上,雷則自地上升,是雷在天上,猶如雷上于天。與需卦之云上于天意思相同。顧不稱雷上于天而稱雷在天上,則以雷雖出自于云,云有水氣終成雨雪而降于地,是云原屬下,故而曰上。雷則以云中所含之電,電發(fā)為雷,雷為其聲,電為其光。光與聲雖異乎氣,卻憑氣以動其行,不似雨雪必降于地。天亦為氣,雷在天上正為其所居。雷鳴成聲,電行成光,皆在空中,所以是雷在天上。如果是云則自下而上最終變?yōu)橛暄┙德涞孛?。雷行于空,聲既赫然,光復閃然,為天威之所見。天以雷延伸其威勢以壯其神力,神威之施則無物不畏。是則雷在天上乃見天之莊嚴,神之雄偉,莊嚴雄偉故名大壯。謂之雷天合德,乃為天之壯,亦即陽氣之壯。陽氣為天之體,亦為天之德。施于天下則天下皆得其威力以同壯。是天之壯即萬物之壯,因萬物莫不賴此威力以生化。春雷一動,萬物同榮。其動則必在天上,以成其生化之用。所以雷鳴之后雨澤繼之,潤物之功雷雨共之。故雷動以時,天之威德乃顯。天恩同沛,人物之生機乃昭。天人相通則生息無限,成其以雄偉之力,見其雄偉之觀。然而雄偉者易成衰憊,莊嚴者易至頹廢。所以天道靡常而人事宜慎。故在大壯之際及思保全之方,則君子必自警惕。因為大壯卦乾主于內而震持于外,乾有乾乾之訓,震有惶恐之思,皆是以其極盛則懷其將衰之憂,知其至贏則憂其過滿,故朝乾夕惕以求無咎。乾之為君子,震為人道,大壯之時,則先自惕自戒,非禮勿履。古者圣人首畏天命,恭敬神明。而于春雷發(fā)聲之時,通告天下,戒其容止,莫非明示天神之威德,重禮教以防禍亂危害人間。君主以下至于庶民,皆以敬天為先,守禮為要。禮則始于祭祀,祀天以為反本報恩。天雷初鳴,生機始見,尤為懷德畏威之日,返本報恩之時。非禮勿履,包括一切言行。凡不合于禮者皆不為,履猶如作,行步稱履,人有所動作,或稱行或稱履,意思相同,然而履不僅僅指步履。履字與天澤履相關連,履卦以上天下澤定名為天澤履,履則禮也,分尊卑上下則為禮所本。故履者行也、立也、或行或止無不由禮。有禮則安,無禮則危,非禮之事君子所戒。大壯卦以雷天之威,自當有所警惕,有所戒懼。中庸首章所稱戒慎恐懼亦推大壯卦象辭之義。所以君子應追根溯源以見性明生之道,以志于中和位育之功也。 大壯若壯之不已則衰老而繼之,事極必變,物極必反。大者極也,衰直至也。我們必須明白剛則易折,壯之極必衰的道理,而預養(yǎng)其氣。物有盛衰往復,人有生老病死,陽生陰,天覆地載,春秋遞延,生殺交至,前之弱者今之強,今之勝者后之敗。 大壯卦是剛陽過大,卦中六爻從初九到九四爻全是陽爻,而且四根陽爻相連,陽爻已過中分線。故受之以大壯。這里有一個問題,遁卦也是四根陽爻,二根陰爻,為什么大壯卦為陽長陰消,而遁卦為陰長陽消,這就是因為上卦與下卦的地位不同。上卦也稱外掛,下卦也稱內卦。系辭傳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陰陽,地有剛柔。天有陰陽是指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一陰一陽為之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有剛柔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陰陽,都是有形的物體。天代表時間,時間是看不見的,地代表空間,而空間卻又有大小,高低,前后左右的差異。天代表將來,地代表現實。天是虛幻的,地是真實的。天是出處,是靈魂,是大腦,地是身體,是母體,是基礎。在這里,上卦就為天,下卦就為地,所以我們在分析卦象的時候首先是看下卦,也就是內卦,然后再看下卦與上卦的關系,如果看陰陽消長,則重點是看初爻,因為初爻為新生力量的代表,遁卦是從乾卦而來,本來六跟全是陽爻,現在下卦已經有兩根陽爻被陰爻所取代,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恐怕剩下的四根陽爻都將被阻止的力量吃掉。從大壯卦的卦象來看,下卦為乾為剛建,大壯卦是從坤卦而來,原來的六跟陰爻已”經有四根變成了陽爻,大有吃掉剩余兩根陰爻的趨勢,所以才說大過,即是陽之過。 大壯卦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清楚壯極必衰,預養(yǎng)其氣的道理,知止而退讓不是被動的退縮,而是以退為進,按照毛澤東的策略則是分散以發(fā)動群眾,集中以應對敵人。退避是預養(yǎng)其氣,為下一次出擊作準備,按照現代經濟學的概念就是避實就虛,出其不意。做好養(yǎng)氣的功夫,弱以成其壯則可永保其壯。大壯卦陽氣的回復和發(fā)展是從初爻開始的,也就是說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動力,所以實現陰消陽長的基礎在人民群眾之中,作為代表先進生產力發(fā)展方向的中國共產黨就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我們?yōu)榇髩沿援嫷呢韵缶褪牵豪滋齑髩殃枤鈮?,小人道消出陽光,扎根群眾打基礎,國運振興人丁旺?!?/span>
作者 徐振中 |
|
來自: Yumeizho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