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于學與考的最優結合,助力學子考入理想大學! 對于高三學生來講,除了備考高考,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提前去做,那就是規劃。規劃什么呢?規劃自己的大學藍圖。 這可以說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關乎著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甚至決定著你的一生。所以需要非常慎重的考慮。 但絕大多數家長對此也幫不上孩子什么忙,或者文化程度不夠也不懂那些,或者對孩子的實際學習狀況優劣把握不了,或者不知道孩子的興趣點,等等等等。 因此,這個非常重要的規劃就只能自己去進行了。 那么我們就需要對于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一些評估,包括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適應性以及對未來職業的展望等。 然后自己主動去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了解。理科生怎樣規劃自己的大學藍圖呢?家長不知道,只有自己學。 1、提前了解大學專業,弄清楚自己的興趣與就業的平衡 高中的我們對于大學的專業普遍都只有一個名詞的表面認知,甚至有些專業的名字也沒有聽過,有些聽過完全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而絕大多數呢是大家聽過也知道一點點的??傮w來說就是對專業的認識非常狹隘。 大學的專業有很多,主要可以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大類。 那么,要想高效地找到自己心怡的專業,首先就要精準結合自己的能力、興趣和職業規劃。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高中不是藝術生,要考慮大學學習藝術類專業就需要慎重考慮,你有那個能力嗎?你有那個毅力嗎?你真的決心要重頭開始嗎? 一般理科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絕大多數男生會選擇理學、工學、農學、醫學類的,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其實高中的文理分科幾乎不會限制你大學選擇相關專業。如果你是一名熱愛文學的理科生,當然,你有選擇文學方面專業的權利。 這里呢就需要說一點,其實還是有一點點限制,就是說有些學校它對理科生沒有文學專業的錄取名額,這就需要提前查詢,特別注意。 2、選擇大學不能一意孤行,應全面考慮 說到這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有些同學在高中時候還是太天真,在選擇大學的時候有些不切實際。 比如說,有人在選擇學校時只考慮一個因素:地理位置抑或校園風景甚至某個明星所在的城市。這樣的狀況是一定要杜絕的。 高考結束后,選擇專業和大學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全方位考慮,切忌單方面從情感角度出發考慮。 一定要結合實際,了解學校的相關專業及專業水平是否和自己能力相匹配。 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也要適當聽取家長老師和朋友的建議或意見,因為我始終比較認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有時候他們的建議未必適合我們去完全采納,但我們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比如你的性格是否適合那個專業,比如作為一個女生如果學習化學相關專業就要考慮好后期需要接受和應對的一些事情等等。 高考結束后對于大學和專業的選擇至少在你的前十幾年人生里是第一次面對的重大決策,且需要自己去最終拿定主意。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也是長大的一步。 需要考慮的應該包括自己還有未來畢業后與家人相關的未來發展等多方面,應該全面考慮。 3、目標不一定唯一,多幾個選擇 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分級目標,千萬不能目標唯一化,否則會出意料之外的情況。那所謂目標不唯一是將一個大的目標細致分解為多個不同層次的小目標。全面評估和考量。 大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要上大學,那么層級化的小目標就是要做最好的打算和最壞的打算,在最好和最壞的發揮水平之間設定目標。 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過分自卑,要盡可能地把所有可能的結果都想到。 說到這一點就有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在我參加高考的那年,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學習成績挺好,高考考的也還不錯,550分,理科,一心要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結果,那年的高考錄取分數變化很大,超過前幾年的參考線很多。這樣,他錯過了這個一直想考的學校。以比我高的成績考到了比我差的學校。 講這個例子就是要告訴大家,一定要把目標細化,凡事都有變數,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多手準備,不論最終結果如何,都要有個應對之法。 其實不論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在對于自己的大學藍圖的規劃中,以上問題都是需要考慮和注意的。 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對于專業的選擇,它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對于你的未來起著決定性作用。 隨著教育水平的更進一步提高,培養專業化人才成為更大的趨勢,社會對于專業性人才的需求更加增大。 在接觸到就業方面的信息之后,你會很容易發現,選一個好專業是無比重要的。如果你對所學的專業毫無興趣,或者對于專業相關工作毫無興趣,那未來找工作還是相當不利的。 總之呢,選擇專業和學校很重要,這兩者之間,專業最為重要。甚至可以說,你考的好不如學校和專業選的好。 所以呢,不僅僅要會考,會考還不算贏,贏的是考的好又規劃做的切合實際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