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在這個時代,最厲害的可能是“天時”,天時就是趨勢,只有趨勢才能帶來最有爆發力、殺傷力以及指數級的增長。 趨勢的力量從來不會在當下呈現,但它一般會在未來的3~5年現形。 順 勢所謂“順勢”,就是在確定的大方向里找概率。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與投資一樣,若想獲得超預期的回報,重點并不在于我們能力有多少、把事情做的有多好,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懂得“借勢用力”。 勢 · 環境小米創始人雷軍對傅盛說: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無法穿越平臺的優勢; 而平臺的能量再大,也無法抵擋趨勢的力量。 俗話說,不進則退。 無論是小到個人,大到商業,趨勢是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無法人為改變的事情,并且它會重復上演。
“順勢而為”意味著不能被過去經驗束縛、被已有資源裹挾,而是告訴我們要學會 “有限多元”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先確定一條賽道,然后不斷地切換分道線路。 只有這樣,你才能實現“彎道超車”,真正與別人甩開差距。 勢 · 平臺當我們遇到一個好平臺,務必要好好珍惜,并善于將平臺的資源和優勢,轉化成自身的價值,才能為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 很多人的問題,是錯把平臺當本事。 巴菲特曾說過一句名言:
跟多人,就是把平臺的影響力,當作自己的實力,卻忘了該如何去精進和成長。 而那些無法認清自己是誰的人,就算能夠風光一時,終究也無法走得更長遠。 正所謂,得勢深山有遠親,失勢鬧市無人問。 永遠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而忽視了平臺的重要性。 人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真實水平和能力。 只有擺脫對平臺的依附心理,讓自己擁有獨擋一面的能力,你才能更有底氣地,面對未來一切不確定的變化,把人生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持續地深耕下去,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足夠優秀。 勢 · 思維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并非在于他比你有更多的機會,而在于他比你能用更立體的視角看待問題。 這就如同每一個人的四周都有一堵墻,普通人站在墻內以為世界只有眼前這么大,而高手則會踮起腳尖試圖看向墻外,因為他知道,世界的大小不是由圍墻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身高決定的。 那些真正能把握趨勢的人,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會被單一的專業規則和思考方式所限。
正如許多人所說,有時候你什么也沒做錯,只是因為你老了。 這里的“老”,指的不是年齡,而是一種線性的、“一根筋”的思維定勢,是一種對于自己“專業”的過度信賴。 而職場與人生從來不應該是封閉答題,它是一個開卷考試。 而 為機會從來不會自己消失,錯過是因為缺少改變的勇氣。 有一個故事想必很多人聽過:
這個故事,在許多文章中都出現過,但很多人并沒有談到商人的最后一句話。商人臨走前說:
換言之,漁夫看似過著天天度假的“理想生活”,但實際上并沒做出任何主動選擇,他對于未來沒有任何抵御風險的能力。 因此,所謂的機會與趨勢,并不在于你如何理解它,而在于你是否真的具備改變的勇氣。 思維要高調,行為要落地。 很多時候,即便機遇來了,但你如果一味地迷戀于現狀,就極有可能會躲在原有的舒適區里裹足不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