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于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文學和影視作品里常見的一個名詞,是電視里20世紀二三十年代幫派老大和交際花慣常出沒的十里洋場,是張愛玲筆下的一個錦簇繁華的舊夢。 時至今日,細細想來,縱使國內那么多各具特色魅力的城市,上海依然是自己情有獨鐘的向往之地。遺憾的是,多年前我錯過了一次去滬工作的機會,此生只能以過客的身份感受與想念上海了。 記得第一次去上海距今恰恰二十年了,當時無論如何沒有想到,居然那么輕易就去了那個寄寓了人們太多夢想的城市。朋友的一個電話,我一個人登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二十多個小時的硬座旅途,竟絲毫不覺勞累,或許是因為年輕,亦或是因為滿心歡喜與期待。一路上沒有睡意,很快我便行走在上海的陽光下。看著我平靜中夾雜些許失望的神情,前來接站的朋友忙不迭地解釋說上海西站是郊區,根本不沾邊上海的繁華,那樣子像極了一個殷勤而倨傲的主人。 坦率地講,當時的我只是借助朋友的熱情和誠心來滿足自己對新鮮刺激的追尋,并非有非來不可的理由。不想生活過得太有規律,倦怠了身邊的一切,就希望能去一個全新的環境里換換感覺,而上海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來到朋友就讀的大學,被朋友安頓好并叮囑要好好休息的我,趁著他們離去的當兒,悄悄爬起來,一路打聽來到一家美發店,我要洗去旅途的疲憊,然后換一身干凈的衣服,換一份潔凈的心情。我喜歡在熟悉面孔不多的陌生環境里盡情釋放自己,我相信我有最快和周圍融為一體的能力。 走在上海的陽光下,你會發現上海城是如此廣大,又是如此瑣碎。如果北京城仿佛一聲古老的嘆息,散發著幽幽古城的魅力,那么上海便是一個熱鬧沸騰的戲場,充滿著為人的喜悅和煩惱。 是的,這個城市所擁有的繁華熱鬧的晝和金碧輝煌的夜,是別的城市所無法比擬的。誰不喜歡淮海路上美輪美奐的街燈和精致奢華的店堂櫥窗呢?衡山路上西式風格的建筑散發著幽雅和滄桑的氣息,南京路上的張燈結彩感覺總在過年似的;女孩子臉上化著世界潮流的妝容,不經意的回眸,會看到電視上才有的風景。盡管方言難懂,可是置身于喧鬧沸騰的人氣之中,看著霓虹燈制造出的一個童話世界,心中仍覺得愉快——只因仿佛看到一種安全、奢侈豐富的生活,像未知的笑臉。 林語堂曾在若干年前將上海的西化稱作是“一股又苦又澀的味道,就像中國人用豬油做的西式奶油糕點那樣。”其實,現在中國人做的西點已經頗得真味,更何況大家彼此也相互捧場,所以上海日益繁華,難怪上海人心高氣傲,上海話說得愈發響亮難懂。 其實,上海人的高傲總有那么點心虛和不平衡在作怪。他們排外,說明他們面臨更優秀的外地人的挑戰。事實也如此,涌入上海的外地人是一個高層次高素質的群體,他們慣常出入大大小小的繁華場所;而正宗的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很多還居住在舊式閣樓和弄堂里。今后,來滬尋夢的外地人還將繼續從四面八方奔來,蠶食上海人的點點領地。 作為一座城市,上海真的是現代和歷史最好的載體。大多國內的和國外的、經濟的或政治的風云變幻最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體現。外灘那里臨江聳立的那些巍峨高大的西式建筑散發著歷史的美麗的氣息,你還可以看到臨街的一面的床上有著經年的灰塵甚至油煙,淡色的石基上有著歲月劃過的痕跡,便恍惚覺得迎面而來的女子仍著一襲素色旗袍,燙出的頭發風情萬種,而隔壁那店鋪一推門,出來的還是對襟褂大褲腿蓋帽頭的小伙計。我很喜歡那些雕花的漆鐵門,笨重木訥的外表深藏著一點歷史的靈氣,微掩著,人便更不敢進去,生怕一進去便跌入時光隧道,又回到八九十年前。 從外灘擺渡到浦東,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是必去的聞名世界的景點。然而,那里擁擠不堪的人流讓我急于逃離,真的,還不如遠遠地欣賞它們高聳入云的風姿呢! 我更愿意去、也最喜歡的是在滬的高校。百年老校華政充溢著古典的浪漫的情調,一座古樸的校園橋靜立在蘇州河上,美中不足之處是校園太小;復旦園則擁有著名校的大氣和文化底蘊,可惜缺了點現代和情調;華師大和同濟大學則是集二者的優點于一身,在滬讀書的學生整日生活在美麗的校園中,同時置身于大都市的上海,真的是讓人羨慕至極。 走在那些著名高校的校園內,我來不及細細品味當時的心境。我急切地想找出上海這個大的載體投射到它們身上的影子。我想發現坐落在別地的大學和它們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在滬讀書的學生有時候愛傾訴在上海的諸多煩惱,好像上海的國際化都市化帶來了太多壓力,但言談之間卻抑制不住發自內心的優越,他們和土著的上海人越來越像,不知道他們是喜歡這一點還是抗拒。 每次去上海,朋友們都驚異于我和上海的投緣。當地的水和飲食,作為北方人的我享用起來卻津津有味;走在繁華的大街和美麗的大學校園里,我看起來很有一副主人翁的樣子。這座城市深闊包容的大氣給予我平和的心態,那拂面而來的吹動長發的黃浦江邊的風伴我自由的靈魂共舞。我不拒絕任何變化帶給我的沖擊,我愿意上海的先進和新潮來蕩滌我日漸閉塞和懶惰的頭腦。 當你滿懷期待地沉浸在新環境時,你覺察不到時間的飛快逝去,你只關注你的收獲,接收著應接不暇的各種新奇。每次臨近歸期,清醒過來的我告訴自己:收起你放飛的心吧,自哪里來回哪里去,你不能繼續在這里游走。上海,就讓它成為心中一個永遠的美夢和情人吧! 唯一遺憾的是一直沒去成小橋流水的朱家角,多年前我就特意為它準備了一條既古典又淑女的裊裊長裙呢。 每次離開上課,踏上返程的歸途,我發覺我在心里用的都是“再見”這個詞。 如此,雖然沒能生活在上海,今后還是要多多去幾趟呢,如此,心中的遺憾才能少一些、更少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