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學堂 2019-12-06 隨著天氣逐漸寒冷,很多季節(jié)性疾病又開始復發(fā),尤其是因為氣候寒冷引起的“痛”“咳”“喘”等慢性疾病。每年“三九”都是預防一些季節(jié)性疾病的關鍵時節(jié)。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01 什么是三九灸? 以冬至為起點,在此后的81天劃分為9個階段,每9天為一個時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shù)九寒天”。其中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稱為“三九天”。 “冬至一陽生”,冬至日作為陽氣初生的日子,在這一天,盛到極點的陰氣開始衰退,從而會有一點陽氣萌生,所以這是陰陽轉換的時刻,歷代養(yǎng)生家都很重視在這個節(jié)氣上的養(yǎng)生。 中醫(yī)有這樣一句話“夏養(yǎng)三伏,冬補三九,冬夏共治,陰陽調衡,療效相得益彰”,這便說明了在三伏天和三九天進行養(yǎng)生的重要性。 三九灸的養(yǎng)生原理? 三九時節(jié)大自然處于陰陽交替階段,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 我們人體也是最容易被寒邪所傷的時候,此時人體的防御功能最低,各種虛寒性疾病容易復發(fā)。 大家都知道冬季是各類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慢性病的好發(fā)之時,此時陽氣斂藏,氣血運行不暢,毛孔閉塞。 此時通過艾灸對人體特定穴位產(chǎn)生溫熱刺激,陽氣被身體穴位吸收利用,并將這種初生陽氣鞏固在體內,慢慢生發(fā)生長,為身體所用。 03 三九灸的功效? 天地最寒冷的時候,人體極易受到外界風寒的侵襲,出現(xiàn)頭痛、咳嗽、發(fā)熱、胃脹、嘔吐、以及反復感冒的癥狀,此時選擇三九灸,可盡早將這種因傷寒而引起的疾病癥狀驅除體外。 《黃帝內經(jīng)》上說:“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凜冽,其民樂野處而覓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從北方來。”說明艾灸最適合對寒癥的治療。 三九灸通過艾灸的溫陽理氣和經(jīng)絡調養(yǎng)相結合,在治病的同時補益人體脾腎陽氣,培補正氣,脾腎陽氣為人體先天和后天的根本,養(yǎng)好根本才是養(yǎng)生治病的重點。對體弱的兒童、老人、婦女,三九灸對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來年疾病復發(fā),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有很大的作用。 咳嗽、哮喘、鼻炎、反復呼吸道感染、腸炎、關節(jié)炎等常在春夏、夏秋反復發(fā)作,甚至常年不愈的疾病。通過三九灸,利用三九時節(jié)天地收藏之氣最盛之機,把艾火和藥物持續(xù)刺激穴位,疏通經(jīng)絡,補養(yǎng)臟腑陽氣的功效收藏到五臟、筋脈、骨髓中,以利于人體驅邪外出,達到自愈之功。 另外,許多慢性病如哮喘、慢性胃炎、宮寒、各種頸、肩、腰腿痛,及更年期綜合征等,都有不同程度陰陽兩虛表現(xiàn),單純的養(yǎng)陰補虛并不能夠把這類慢性疾病調理好。 《黃帝內經(jīng)》上說:“陰陽皆虛,火自當之。”堅持艾灸可以平衡陰陽,“補陽化陰”。通過艾灸對陰陽穴位的刺激,調和機體內外平衡,使氣血通暢,有效改善慢性病癥狀。 04 為什么說三九灸事半功倍? 交九時大自然的氣機封藏的最深,物及必反,此時一陽升起,在我們人體,主封藏的是我們的腎臟系統(tǒng),所以我們通過增強腎臟系統(tǒng)的功能來達到封藏陽氣的目的。 一九是我們的陽氣萌芽的階段,我們通過增強督脈功能,來幫助陽氣更好的生發(fā)。 二九時節(jié),脾胃為后天之本,我們通過培補人體的脾胃,來不斷產(chǎn)生氣血能量為我們的身體變化所用。 三九處在冬春交接時,人體的氣機,雖然還在還在冬天,但是容易生發(fā)太過處于失衡狀態(tài),我們通過疏發(fā)肝膽之氣來維持身體的氣機升降平衡。 四九時,經(jīng)過前面的調理,此時身體的內在能量增強,把充足的陽氣收藏進腎里,以供明年春天更好的生發(fā),一年之計在于春!在三九期間施灸,積蓄能量,可以很好的改變體能哦! 三九灸 三九灸的調理,可在冬至日之前就開始,讓身體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之后每個九天當中做3次左右艾灸,增益效果最強。等到三九、四九最寒冷的時候再進行加強調理,防病調病效果將更為顯著。 需要說明的是,利用“三九灸”保健調理并非一日之功,持續(xù)艾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穴位】 膏肓,腰陽關,中脘,神闕,太溪 【2019-2020三九灸時間】 交九:12月12日~12月21日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三九:2020年1月9日~1月17日 四九:2020年1月18日~1月26日 |
|
來自: 靜幻堂 > 《經(jīng)穴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