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皋陶是中國司法鼻祖被奉為獄神——《史記》譚 原文:“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 譚:舜又說:“皋陶,蠻夷侵擾中原,搶劫殺人,在我們的境內外作亂,你擔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當,(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刵(èr)刑-割耳朵,劓(yì)刑-割鼻子,剕(fèi)刑-砍雙腳,宮刑-剜掉性器,大辟-死刑。)并根據罪行輕重,大罪在原野上執行,次罪在市、朝內執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處理;五刑寬減為流放的,流放的遠近要有個規定,按罪行輕重分別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國都之外。(當時王畿外圍,以五百里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一曰賓服)﹑要服﹑荒服,合稱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同時只有公正嚴明,才能使人信服。”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皋陶出生地一般傳為山東曲阜人。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安,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皋陶是一位賢臣,傳說中生于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士" ,以正直聞名天下。 皋陶的主要功績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和舜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獬豸又稱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堅持公正;并實行刑教兼施,皋陶治獄功績很大,影響深遠,自古以來的監獄,都把他奉為獄神,建廟造像,不論獄吏還是犯人,都要向他頂禮膜拜。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皋陶在帝舜死前就逝世了,享年106歲。皋陶死后,葬于六安,即今安徽六安市,這里古有皋陶墓,世人稱之為公琴。皋陶是中國司法鼻祖被奉為獄神,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