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又是一年端午時。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其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國外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會舉行慶祝活動。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也就是芒種(6月6日)后第一天,同樣也是高考的第二天。在民間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也比較多,比如包粽子、掛艾草、劃龍舟、吃五黃等等。五黃中就包括一種食物——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有辟邪解毒的效果,而在五月份也被稱之為“毒月”、“惡月”,所以在五月開頭的端午期間有滅“五毒”的習俗。民間還流傳著的“端午到,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那你可知道“五毒”都是什么嗎?哪個的毒性最強? 在民間的五毒和影視文學作品中的五毒是不一樣的,其中民間的五毒是蝎子、毒蛇、蜈蚣、壁虎和蟾蜍。但是在文學作品中則是指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及蜘蛛。其實這個是影視作品中的一種誤導,蜘蛛并不能算是無毒的,因為在家庭中所見到的蜘蛛,基本都是無毒的。而民間五毒的標準之一,就是可以入藥的有毒的生物。可是我們所見到的蜘蛛基本是五毒的,并且它還不能入藥。這里,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民間所說的“五毒”,到底哪一種的毒性最強呢? 在民間認為,到了五月份以后,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人也比較容易生病了,瘟疫也容易流行了。再加上這個季節正是蛇蟲繁殖的時候,它們常出來活動,并容易咬傷人,因此就有了在端午節期間的種種求平安、避五毒的習俗,希望能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蝎子是民間知名的有毒昆蟲,其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比較常見,這是一種完全肉食性的動物,它有著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一般喜歡在一些比較潮濕、陰暗的地方活動,并且以群居性為主。在它的尾巴上有毒針,會分泌毒液可以殺死大多數的昆蟲,但對人只引起灼燒樣的劇烈疼痛,并不會有致命危險。 蜈蚣在農村里也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在一些老房子的一些陰暗的角落里比較多。它也是晝伏夜出的動物,一般到了晚上8點鐘以后才出來找食物吃。蜈蚣和蝎子一樣也會分泌毒液,但是毒性卻不如蝎子,原因是毒液的量不足蝎子,被蜈蚣蜇傷了只有引起腫痛。 毒蛇并不是指具體哪一種蛇,凡是有蛇的都包括在內。在夏季的時候,以前有些蛇還會因為尋找食物而爬到農民的家中。而對于進入家中的蛇,農民普遍都是驅趕而已,是不會傷害的。而毒蛇的種類不同,毒性大小也是不同的。 蟾蜍也就是瘌蛤蟆,其一樣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以前在農村的廁所附近比較多,因為它們喜歡吃蚊子,而這里的蚊子比較多。癩蛤蟆雖然長得不好看,也不會輕易傷人,沒有什么攻擊性。但是需要注意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的,毒性要大于普通的蛇。 最后來說一下壁虎,這種也很喜歡吃蚊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斷尾自救。在民間認為壁虎是劇毒的,不僅它的尿液有毒,而且斷掉的尾巴還看會逃到人的耳朵里,然后會致聾。其實這些是不準確的說法,在國內大多數的壁虎是沒有毒的,而且斷掉的尾巴也是不會鉆入人耳朵的。在五毒中,也僅有壁虎是五毒的哦!所以如果對它們毒性大小排名,那就是蟾蜍、毒蛇、蝎子、蜈蚣,而常見到的壁虎是無毒的哦!你認為這樣排名怎么樣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