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 德陽市經開區旌東街道樂安社區召開物業黨建聯建聯席會 供圖/德陽組德陽是一座成都平原上的新興現代化城市,是我省城市建設的“排頭兵”。享受城市發展紅利的同時,德陽市也面臨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的城市居民管理難、自治難、服務難等城市基層治理難題。2018年,德陽市城鎮人口124.2萬人,城鎮化率達52.4%; 而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多達80至100項,導致社區8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完成上級交辦的事務,捆住了社區開展自治和服務的“手腳”。 兩組數據直接拋出了德陽市城市基層治理的難題:城鎮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社區開展自治、服務能力不足的矛盾。社區“單打獨斗”已經無法適應新變化新情況。“城市的核心是人,衣食住行、安居樂業是居民對美好生活最現實的需要。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難題擺在了眼前,解題從何處著手?德陽市委組織部走進社區、走進居民小區問情況、聽意見。在收集的意見建議中,反映最多的就是“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社區服務能力不足”“物業公司與小區居民矛盾糾紛多”。摸清了問題癥結,就好“對癥下藥”。近年來,德陽市著力將黨的領導根植于居民小區,通過黨建引領,凝聚社區、居民、物業等多方力量,讓城市基層治理重心從社區下沉到小區。在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重心和服務觸角下沉小區的過程中,德陽市打出了“群策群力、群建群治”的“治理牌”。自2017年開始,德陽市在全市探索推進“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小區業委會協會、物業公司協會為‘兩翼’,小區黨員、居民群眾、社會力量等多元力量參與”的物業黨建聯建工作,構建起社區治理共同體。這一創新做法被形象地稱為“一心兩翼”。王志華介紹,物業黨建聯建工作的開展需要打好工作基礎,為此,德陽市從建強業委會協會、物業公司協會和物業鏈黨組織三個方面發力。目前,德陽市以社區為單位,建立業委會協會79個、物業公司協會33個,并同步建立小區黨組織380多個、協會黨支部112個,直接隸屬社區黨組織管理。 “兩個協會”建起來后,德陽全市928個小區業委會、583個物業管理機構有了“歸屬”和“規矩”。不論是小區建設發展、居民依法調解維權還是推動物管改革,社區心里有了底。而隸屬于社區黨組織的小區黨組織和協會黨組織的建立,完善了物業鏈黨組織,打破了居民小區“風能進,雨能進,黨建沒有進”的制約,在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的同時,提升了群眾滿意度。潘小蓉是德陽市旌陽區城北街道春蘭巷社區九千朝陽小區的居民,她認為:“在小區黨組織的帶領下,業委會、物業、居民齊發力,整個小區煥發出嶄新的精神面貌。”多方力量各司其職又緊密團結,德陽市物業黨建聯建工作的落地,形成了城市基層治理“一盤棋”格局。“過去我們小區業主和業委會、物管之間的矛盾突出,經常是一見面就‘扯橫筋’,一說事就‘談不攏’。”說起小區管理,什邡市鳳凰城小區業委會主任肖芬一肚子“苦水”。著眼于打破現狀、調動各方,物業黨建聯建工作的推進,形成了城市基層治理的“約束機制”,讓居民對業委會和物業多了信任、少了質疑。△ 業委會換屆選舉在社區黨組織指導下進行,防止了“不公平”現象的發生;△ 業主大會根據其職責公開選聘物業公司進駐小區開展服務;△ 物業公司日常工作受到物業公司協會管理指導和業委會、居民監督。如今不僅是鳳凰城小區,位于什邡市馬祖鎮的安置小區京什小區、位于廣漢市三北社區的商品房小區盛世蜀景小區等許多小區,打破了“一鍋粥”管理局面,展現出新面貌。這一過程中,社區黨組織發揮了領導、監督以及幫助協調作用。對居民小區重大事項進行議題審核、過程組織、督辦評價,尤其對影響較大的物業鏈黨組織設立或變更、物業糾紛協商處理等事項,黨組織發揮了全程指導、全程監督、跟蹤問效等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德陽市已經開始關注社區干部與物業之間可能產生的“微腐敗”問題,提早介入,在街道社區開展警示教育、法紀宣傳以及干部自查自糾等,約束“微腐敗”的滋生。(本文刊發于《四川黨的建設》2019年07月上/第1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