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34歲的年輕網絡歌手吾恩被確診為胃癌。 12月6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向大家講述了此次確診的經歷,其中他提到: “我于今年8月開始常覺左下肋不太舒服,隱隱作痛,去醫院以胃炎治療幾次,狀況都時好時壞。除偶有便秘,沒有其他任何癥狀,故并未引起多大注意。 11月,胃又開始隱痛,因為周圍親朋身體也有欠佳,于是我下定決心在上周六(11月30日)做了腸胃鏡檢查。 原本3年前做過一次胃鏡,只是淺表性胃炎而已,醫生還建議我此次不必再檢,只做腸鏡即可,但一念之差后我還是決定再復查一次胃鏡。 醫生說可能有皮革胃(胃壁全層出現增厚、變硬,質感如皮革一樣,蠕動變差,又被稱為革囊胃。惡性程度極高,病理類型絕大多數為低分化、未分化癌、印戒細胞癌。其臨床特征是病程短、病情發展快、預后差,多數病例從就診到死亡3-5個月)的傾向,所以叫復查一個增強ct。” 結果,胃鏡活檢報告單上赫然寫著: “組織粘膜內見異型細胞,部分呈印戒樣(胃印戒細胞癌是高度惡性腫瘤之一,許昌市立醫院內鏡中心主任楊喜洋曾稱其為胃癌中之首惡),考慮為低分化癌可能。” 不過萬幸的是,拿到增強ct報告:“并未發生轉移,其他臟器也都健康。這說明我尚有手術的機會。” 淺表性胃炎與胃癌有何不同呢? 淺表性胃炎并非整個胃部發炎,準確地說應該是胃的黏膜層發生了炎癥。 早期的病變比較表淺(淺表性胃炎),長期發展下去,病變繼續深入,損害到黏膜內的胃分泌腺體(萎縮性胃炎),但病變仍在黏膜層。 慢性胃炎最常見的癥狀是上腹疼痛不適和飽脹,其特點是飯后這些癥狀加重,空腹時反而舒服,此外噯氣、吐酸、食欲不振、乏力也較多見,上消化道出血亦不可忽視。 2 胃癌 胃癌的常見癥狀是:(1)腹部飽脹感,可伴有暖氣、反酸、惡心、嘔吐等,在進食時表現尤為明顯,通常患者進食少量食物即有飽脹感而不再想繼續進食,多見于老年人胃癌患者,且位置多在劍突下或其偏右的地方,有時會被誤診為膽囊疾病。 (2)腹部疼痛:多表現為上腹部鈍痛,疼痛較輕,可耐受,與進食無關,多在安靜休息時出現。由于老年人的痛覺較遲鈍,故多表現為腹脹。 而一般認為,淺表性胃炎通常不會惡變,而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關系最為密切。不過,單純的萎縮性胃炎只是胃癌的背景性疾病,當其進一步發展出現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時,就被視為癌前病變,其中約10%會轉變為胃癌。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易患惡性胃癌? 這看似最不起眼的一點,卻尤其要命。年輕人常常認為自己身體好,有本錢,肆意揮霍自己的健康,這是極其不理智的做法。 年輕更應該注重健康管理,為中老年的體質打好基礎,才不至于老來病痛纏身,力不從心,枉費了余下的半輩子。 ★ 大量吸煙、酗酒; ★ 飲食嗜好熏烤、油炸食品、洋快餐食品;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偏食、挑食,只吃肉類,不吃或少吃新鮮蔬菜水果; ★ 作息無規律,長期熬夜、日夜顛倒; ★ 情緒調節不當,長期精神緊張等。 許多研究指出,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發展都密切相關。幼年時期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與青年時期胃癌的發生相關。 胃癌患者中,有家族史明顯比無家族史人群多。這里的“家族史”主要指家族中有人患過或正患上與胃癌相關的疾病。需注意的是,與患者疾病的發生最密切的往往是與患者關系最密切的親人。 另外,在我國家族聚集與地域也密切相關,例如,山東省臨朐縣、遼寧省莊河縣、福建省長樂縣等地區是胃癌的高發區,這些地區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都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伴隨著環境的破壞,空氣、水源、食品安全等問題十分嚴峻,無不向人們的健康發出挑戰。 許多癌癥的發病率都隨著醫學的發展而越來越高。主要是因為診斷越來越明確,手段越來越先進。 胃癌亦是如此,尤其是胃鏡的出現,將早期胃癌的發現率大大提高。結果,從表面上看,胃癌的發病率也就提高了。 在我國,胃癌普查尚不足,而且早期胃癌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多數胃癌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這時候再治療已經相當被動。 高危因素一定要遠離 年輕人本來不應該是癌癥群體,但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他們一旦得癌,癌細胞也往往是比較厲害的那種,惡性程度很高,病程進展迅速,預后較差。 因此以下高危因素一定要選離: 1、咸魚、咸肉、火腿等食品在腌制過程中,都可能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參與代謝產生的亞硝基結合到DNA上,可能會影響其正常的復制與轉錄,導致基因突變,從而引起癌癥; 2、熏制食品含苯并芘致癌物,常吃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3、油炸食品煎炸過焦后,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 4、咖啡燒焦后,苯并芘會增加20倍; 5、負面情緒和壓力、熬夜等。幾乎所有的癌癥都和情緒和性格有關,臨床學家稱之為“癌癥性格”。 一旦擁有消極、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就很容易通過大腦的反射降低身體的生理機能,使機體從抗癌抑癌狀態轉向致癌狀態。 6、有家族遺傳史、經常吃不健康食物、精神壓力大的胃癌高危人群,一定要自己留意定期做檢查,最好一兩年能做一次胃鏡。 建議從40歲起,開始接受胃鏡檢查,這樣早期癌前病變或者早期胃癌,才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胃癌的高危人群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 5、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例如口味重,高鹽飲食;長期攝入腌制食品,例如咸魚,腌魚,腌菜,腌肉等等;抽煙;重度飲酒;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等。 胃不舒服時,你該怎么做? 1、當你在胃不舒服時候,要立即做胃鏡檢查,并要取活檢; 2、在吃藥不能緩解癥狀時,務必要找出原因; 3、一次胃鏡可能會造成漏診,不妨再次胃鏡;有必要可以結合X線造影、B超、CT等;本病首次胃鏡漏診、誤診率>30%。 4、對于疑似病灶,取活檢一定要多取點病灶組織。 另外,本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甚至胃黏膜也沒有任何改變,很多首次胃鏡會被診斷為淺表性胃炎! 所以,病無大小,都要重視,千萬不要以“十人九胃”、“挺挺就過去了”來敷衍自己,往往越是兇惡的角色,前期卻偽裝成毫不起眼的癥狀! 【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