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seo工具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譯文】 柏木船兒蕩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圓睜雙眼難入睡,深深憂愁在心頭。不是想喝沒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銅鏡,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長兄與小弟,不料兄弟難依憑。前去訴苦求安慰,竟遇發怒壞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圓,不能隨便來滾轉;我心并非草席軟,不能任意來翻卷。雍容嫻雅有威儀,不能荏弱被欺瞞。 憂愁重重難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惡。碰到患難已很多,遭受凌辱更無數。靜下心來仔細想,撫心拍胸猛醒悟。 白晝有日夜有月,為何明暗相交迭?不盡憂愁在心中,好似臟衣未洗潔。靜下心來仔細想,不能奮起高飛越。 【注釋】 泛:浮行,漂流,隨水沖走。 流:中流,水中間。 耿耿:魯詩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說形容心中不安。 隱憂:深憂。隱:痛 微:非,不是。 鑒:銅鏡。 茹(rú如):猜想。 據:依靠。 薄言:語助詞。愬(sù訴):同“訴”,告訴。 棣棣:雍容嫻雅貌;一說豐富盛多的樣子。 選:假借為“柬”。挑選,選擇。 悄悄:憂貌。 慍(yùn運):惱怒,怨恨。 覯(gòu夠):同“遘”,遭逢。閔(mǐn敏):痛,指患難。 寤:交互。辟(pì屁):通“擗”,捶胸。摽(biào鰾):捶,打。 居、諸:語助詞。 迭:更動。微:指隱微無光。 澣(huàn浣):洗滌。 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黃里 一作:黃裹)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譯文 綠衣裳啊綠衣裳,綠色面子黃里子。心憂傷啊心憂傷,什么時候才能止! 綠衣裳啊綠衣裳,綠色上衣黃下裳。心憂傷啊心憂傷,什么時候才能忘! 綠絲線啊綠絲線,是你親手來縫制。我思亡故的賢妻,使我平時少過失。 細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風鉆衣襟。我思亡故的賢妻,實在體貼我的心。 注釋 里:衣服的襯里。 曷(hé):何,怎么。維:語氣助同,沒有實義。已:止息,停止。 裳(cháng):下衣,形狀像現在的裙子。 亡:用作“忘”,忘記。 女(rǔ):同“汝”,你。治:紡織。 古人:故人,古通“故”,這里指作者亡故的妻子。 俾(bǐ):使。訧(yóu):古同“尤”,過失,罪過。 絺(chī):細葛布。绤(xì):粗葛布。 凄:涼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以:因。一說通“似”,像。 獲:得。 燕燕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譯文 燕子飛翔天上,參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 燕子飛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遠嫁,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 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瞻望不見人影,實在痛心悲傷。 二妹誠信穩當,思慮切實深長。溫和而又恭順,為人謹慎善良。常常想著父王,叮嚀響我耳旁。 注釋 燕燕:即燕子。 差(cī)池(chí)其羽:義同“參差”,形容燕子張舒其尾翼。 瞻:往前看;弗:不能。 頡(xié):上飛。頏(háng):下飛。 將(jiāng):送。 佇:久立等待。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語助詞。 塞(sè):誠實。淵:深厚。 終…且…:既…又… ;惠:和順。 淑:善良。慎:謹慎。 先君:已故的國君。 勖(xù):勉勵。寡人:寡德之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 日月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譯文 太陽啊月亮,你們的光芒照耀著大地。我嫁的這個人啊,卻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待我了。事情怎么變得這樣了呢?一點也不顧念我呀。 太陽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們的光芒。我嫁的這個人啊,卻不再像過去那樣恩愛我了。事情怎么變成這樣了呢?一點也不念夫妻之情呀。 太陽呀月亮,你們每天都從東方升起。我嫁的這個人啊,卻不再以好言好語安慰我了。事情怎么變成這樣了呢?把那些無良之行都忘了吧。 太陽呀月亮,你們每天都從東方升起。我尊君如父,親君如母,君卻不以善終報我。事情怎么變成這樣了呢,你自己也沒有得到善終啊! 注釋 居、諸:語尾助詞。 乃:可是。之人:這個人,指她的丈夫。 逝:助詞。無實義,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古處:一說舊處,和原來一樣相處;一說姑處。 胡:何,怎么。定:止。指心定、心安。 寧:一說乃,曾;一說豈,竟然,難道。我顧:顧我。顧,念。 .冒:覆蓋,照臨。 相好:相愛。 德音:好名譽。 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終。畜,同“慉”,喜愛。不卒,不到最后。 不述:不循義理。 終風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則嚏。 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則懷。 譯文 風兒整天價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時沖我回頭只笑一笑,全是調戲放蕩嘲諷又慢傲,讓我心內深感悲傷更寂寥。 風兒整日價狂吹呀雨霧罩,他是否愿意痛快回家來喲?這個負心人不來也不往啊,讓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遙遙。 風兒整日價吹呀天色陰沉,前天陰沉沉沒幾天又發昏。一夢醒來就再也難以入睡,為你我傷風感冒思念殷勤。 風凄凄呀天昏地暗陰沉沉,雷聲遠遠地傳來約約隱隱。夢鄉醒來就再也難以入睡,我總是不能排譴倍感傷心。 注釋 終:一說終日,一說既。暴:急驟,猛烈。 謔(xuè)浪笑敖:戲謔:謔,調戲。浪,放蕩。敖,放縱。 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傷心害怕。 霾(mái):陰霾。空氣中懸浮著的大量煙塵所形成的混濁現象。 惠:順。 莫往莫來:不往來。 曀(yì):陰云密布有風。 不日:不見太陽。有,同“又”。 寤:醒著。言:助詞。寐:睡著。 嚏(tì):打噴嚏。民間有“打噴嚏,有人想”的諺語。 曀曀:天陰暗貌。 虺(huǐ):形容雷聲。 懷:思念。 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尋找它?在山間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釋 鏜:鼓聲。其鏜,即“鏜鏜”。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喤喤考鐘,坎坎擊鼓。” 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武器,刀槍之類。 土國:在國都服役。漕:地名。 孫子仲:即公孫文仲,字子仲,邶國將領。 平:和也,和二國之好。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系。陳、宋:諸侯國名。 不我以歸:即不以我歸,有家不讓回。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發聲詞,猶言“于是”。喪:喪失,此處言跑失。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于以:于何。 契闊:聚散。契,合;闊,離。 成說:成言也猶言誓約。 于嗟:即“吁嗟”,猶言今之哎喲。 活:借為“佸”,相會。 洵:遠。 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誓約有信。 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 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注釋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凱風:和風。一說南風,夏天的風。這里喻母愛。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凱之義本為大,故《廣雅》云:‘凱,大也。’秋為斂而主愁,夏為大而主樂,大與樂義正相因。” 棘心:酸棗樹初發的嫩芽。這里喻子女。棘,落葉灌木,即酸棗。枝上多刺,開黃綠色小花,實小,味酸。心,指纖小尖刺。 夭夭:樹木嫩壯貌。 劬(qú)勞:操勞。劬,辛苦。 棘薪:長到可以當柴燒的酸棗樹。這里比喻子女已長大。 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令:善,好。 爰(yuán):何處。一說發語詞,無義。寒泉:衛地水名,冬夏常冷。 浚(xùn):衛國地名。 睍(xiàn)睆(huǎn):猶“間關”,鳥兒宛轉的鳴叫聲。一說美麗,好看。黃鳥:黃雀。 載:傳載,載送。 雄雉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譯文 雄雉在空中飛翔,舒展著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給自己帶來憂傷。 雄雉在空中飛翔,上下鳴唱聲嘹亮。我那誠實的夫君,實讓我心勞神傷。 看日月迭來迭往,思念是那樣悠長。道路相隔真遙遠,何時才能回家鄉? 那些在位君子們,不知我夫德高尚。不貪榮名不貪利,為何讓他遭禍殃! 注釋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雉(zhì):野雞,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采,善斗。一說雉為耿介之鳥,交有時,別有倫。 于:往。一說語助詞。 泄(yì)泄:鼓翅飛翔的樣子。朱熹《詩集傳》:“泄泄,飛之緩也。” 懷:因思念而憂傷。 自詒:自己給自己。詒(yí):通”貽“,遺留。伊:此,這。阻:憂愁,苦惱。一說阻隔。 下上其音:叫聲隨飛翔而忽上忽下。 展:誠,確實。 勞我心:即”我心勞“,因掛懷而操心、憂愁。勞,憂。 瞻:遠看,望。 悠悠:綿綿不斷。 云:與下句的“云”同為語氣助詞。 曷(hé):何。此處指何時。 百爾君子:你們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爾,你們。君子,在位,有官職的大夫。 德行:品德和行為。 忮(zhì):忌恨,害也。一說”貪求“。求:貪求。 何用:何以,為何。不臧(zāng):不善,不好。 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譯文 葫蘆瓜有苦味葉,濟水邊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緩緩過,淺就提裙快快走。 濟水茫茫漲得滿,岸叢野雉叫得歡。水漲車軸浸不到,野雉求偶鳴聲傳。 又聽嗈嗈大雁鳴,天剛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結冰來迎娶。 船夫揮手頻招呼,別人渡河我不爭。別人渡河我不爭,我將戀人靜靜等。 注釋 匏(páo袍):葫蘆之類。苦:一說苦味,一說枯。意指葫蘆八月葉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濟:水名。涉:一說涉水過河,一說渡口。 厲:帶。一說解衣涉水,一說拴葫蘆在腰泅渡。 揭(qì氣):提起下衣渡水。 彌(mí彌):大水茫茫。盈:滿。 鷕(yǎo咬):雌山雞叫聲。 不濡(音如):不,語詞;濡,沾濕。軌:車軸頭。 牡:雄雉。 雝雝(yōng擁):大雁叫聲和諧。 旦:天大明。 歸妻:娶妻。 迨(dài帶):及,等到;乘時。泮(pàn盼):分,此處當反訓為“合”。冰泮,指冰融化。 招招:招喚之貌,一說搖櫓曲伸之貌。舟子:擺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卬:(áng昂),代詞,表示“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須:等待。友:指愛侶。 谷風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婚,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譯文 山谷來風迅又猛,陰云密布大雨傾。夫妻共勉結同心,不該動怒不相容。采摘蘿卜和蔓青,難道要葉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拋棄:到死與你不離分。 邁步出門慢騰騰,腳兒移動心不忍。不求送遠求送近,哪知僅送到房門。誰說苦菜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薺。你們新婚多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 渭水入涇涇水渾,涇水雖渾河底清。你們新婚多快樂,不知憐惜我心痛。不要到我魚壩來,不要再把魚簍開。既然現在不容我,以后事兒誰來睬。 好比過河河水深,過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淺,我就游泳到對岸。家中有這沒有那,為你盡心來備辦。左鄰右舍有災難,奔走救助不遲延。 你不愛我到也罷,不該把我當仇家。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貨物沒人買。從前害怕家貧窮,患難與共苦經營。如今家境有好轉,嫌你厭我如毒蟲。 備好干菜和腌菜,貯存起來好過冬。你們新婚多快樂,拿我積蓄來擋窮。粗聲惡氣欺負我,粗活重活我擔承。當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愛一場空。 注釋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谷風:東風,生長之風。一說來自大谷的風,為盛怒之風。 習習:和舒貌。一說逢連續不斷貌’。 以陰以雨:為陰為雨,以滋潤百物,以喻夫婦應該和美。一說沒有晴和之意,喻其夫暴怒不止。 黽(mǐn)勉:勤勉,努力。 葑(fēng):蔓菁也。葉、根可食。菲:蘿卜之類。 無以下體:意指要葉不要根,比喻戀新人而棄舊人。以,用。下體,指根。 德音:指丈夫曾對她說過的好話。 遲遲:遲緩,徐行貌。 中心:心中。有違:行動和心意相違背。 伊:是。邇:近。 薄:語助詞。畿(jī):指門檻。 荼(tú):苦菜。 薺:薺菜,一說甜菜。 宴:快樂。昏:即“婚”。 涇、渭:河名。 湜(shí)湜:水清見底。沚(zhǐ):水中小洲。一說底。 屑:顧惜,介意。一說潔。 逝:往,去。梁:捕魚水壩。 發:“撥”的假借字,搞亂。一說打開。笱(gǒu):捕魚的竹簍。 躬:自身。閱:容納。 遑:暇,來不及。恤(xù):憂,顧及。后:指走后的事。 方:筏子,此處作動詞。 亡(wú):同“無”。 民:人。這里指鄰人。 匍(pú)匐(fú):手足伏地而行,此處指盡力。 能:乃。慉(xù):好,愛惜。 讎(chóu):同“仇”,仇人。 賈(gǔ):賣。用:指貨物。不售:賣不出。 育:長。育恐:生于恐懼。鞫(jū):窮。育鞫:生于困窮。 顛覆:艱難,患難。 于毒:如毒蟲。 旨蓄:蓄以過冬的美味干菜和腌菜。旨,甘美。蓄,聚集。 御:抵擋。 窮:窘困。 有洸(guāng)有潰(kuì):即“洸洸潰潰”,水流湍急的樣子,此處借喻人動怒。 既:盡。詒(yí):遺,留給。肄(yì):勞苦的工作。 伊:句首語氣詞。一說維。余:我。來:語助詞。一說是。塈(jì):愛。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譯文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注釋 式:作語助詞。微:(日光)衰微,黃昏或曰天黑。 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中露:露中。倒文以協韻。 躬:身體。 鑒賞 關于此詩主旨,《毛詩序》說是黎侯為狄所逐,流亡于衛,其臣作此勸他歸國。劉向《列女傳·貞順篇》說是衛侯之女嫁黎國莊公,卻不為其所納,有人勸以歸,她則“終執貞一,不違婦道,以俟君命”,并賦此詩以明志。二說均牽強附會,因為無論是實指黎侯或黎莊婦人,都缺乏史實佐證。余冠英認為“這是苦于勞役的人所發的怨聲”(《詩經選》),乃最切詩旨。 詩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詩人緊接著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意思是說,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短短二章,寥寥幾句,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治者的滿腔憤懣,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藝術上,這首詩有兩個特點。一是以設問強化語言效果。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并不是有疑而問,而是胸中早有定見的故意設問。詩人遭受統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則易于窮盡,采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形式,使詩篇顯得宛轉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啟人以思,所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韻腳烘托情感氣氛。詩共二章十句,不僅句句用韻,而且每章換韻,故而全詩詞氣緊湊,節奏短促,情調急迫,充分表達出了服勞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們日益增強的背棄暴政的決心。從此詩所用韻腳分析,前章用微韻、魚韻,后章為微韻、侵韻,這些韻部都較適合表達哀遠沉痛的情緒。詩人的隨情用韻,使詩情藉著韻腳所體現的感情基調獲得了充分的強調。所以方玉潤評此詩云:“語淺意深,中藏無限義理,未許粗心人鹵莽讀過。”(《詩經原始》) 由于《毛詩》將此詩解說成勸歸,歷代學《詩》者又都以毛說為主,所以“式微”一詞竟逐漸衍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歸隱”意象,如唐王維“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鄉去,遙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貫休“東風來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來歸”(《別杜將軍》)等等,由此也可見出此詩對后世的影響。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譯文 旄丘上的葛藤啊,為何蔓延那么長!衛國諸臣叔伯啊,為何許久不相幫? 為何安處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為何等待這么久?其中必定又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車出行不向東。衛國諸臣叔伯啊,你們不與我心同。 我們卑微又渺小,流離失所無依靠。衛國諸臣叔伯啊,充耳裝作不知道。 注釋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旄(máo)丘:衛國地名,在澶州臨河東(今河南濮陽西南)。一說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誕(yán):通“延”,延長。節:指葛藤的枝節。 叔伯:本為兄弟間的排行。此處稱高層統治者君臣。 多日:指拖延時日。 處: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動。 與:盟國;一說同“以”,原因。 何其:為什么那樣。 以:同“與”。一說作“原因”“緣故”解。 蒙戎:毛篷松貌。此處點出季節,已到冬季。 匪:非。東:此處作動詞,指向東。 靡:沒有。所與:與自己在一起同處的人。同:同心。 瑣:細小。尾:通“微”,低微,卑下。 流離:轉徙離散,飄散流亡。一說鳥名,即梟或黃鸝。 褎(yòu):聾;一說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掛在冠冕兩旁的玉飾,用絲帶下垂到耳門旁。 鑒賞 此詩脈絡清晰,遞進有序,《詩經傳說匯纂》引朱公遷所謂“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諷之,四章直責之”,將其篇章結構說得清清楚楚。 詩一開頭,借物起興,既交代了地點和季節,也寫了等待救援時間之長。黎臣迫切渴望救援,常常登上旄丘,翹首等待援兵,但時序變遷,援兵遲遲不至,不免暗自奇怪。不過由于要借衛國救援收復祖國,心存奢望故而尚未產生怨恨之意。 第二章緊承上章“何多日兮”而來,用寬筆稍加頓挫,“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黎臣設身處地地去考慮衛國出兵緩慢的原因:或者是等待盟軍一同前往,或者是有其他緣故,暫時不能發兵;用賦法代為解說,曲盡人情。 第三章“狐裘蒙戎”一句緊扣上兩章,說明自己客居已久而“匪車不東”。黎臣已經有所覺悟,“我有亡國之狀,而彼無憫恤之意,我有恢復之念,而彼無拯救之心”(《詩經傳說匯纂》引鄒泉語),知道衛國無意救援,并非是在等盟軍,或者有其他緣故。因幻想破滅,救援無望,故稍加諷諭。 第四章用賦法著意對比,黎臣喪亡流離,衣衫破弊,寄居他國,凄涼蕭索,而衛國群臣非但毫無同情心,而且袖手旁觀,趾高氣揚。詩人有些出離憤怒了,他批評衛國群臣裝聾作啞,見死不救。詩人通過雙方服飾、神情、心態的比較,黎臣徹底痛悟,不禁深感心寒,于是便直斥衛國君臣。 此詩作者雖然寄人籬下,但詩意從委婉地詢問的口氣到直指衛國統治者不同心同德的嘴臉,寫得很有骨氣。 |
|
來自: 昵稱6508243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