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說“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學習差的補了也沒用。”相信能說出這樣話的家長,那一定是對孩子的教育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他只有深刻的體會到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與孩子成績之間的關系,才能說出這樣有感悟的話來。 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課為什么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課呢?因為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同時具備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對自我的學習安排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他們通過自我的管理,調整自我的學習任務,將學習上的疑惑一個一個的解決。這就是學習好的孩子他所具備的最重要的一個能力。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介紹的是衡水中學的班主任對入學復讀生的一個激勵:如果你們能考上,就不用到我們這里來了,所以你們要聽從我們學校老師的安排,管理好自己的學習。 其實這些高考升學率高的學校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學生的學習管理非常強。 學習差的孩子補了也沒用為什么學習差的孩子補了也沒用呢?因為孩子他學習差的一個根本原因,他就是對自我學習的管理非常缺乏。這樣的孩子,他在老師那里去補課,極大的可能是不聽老師講,他仍然玩自己的。所以他在老師講的時候沒辦法去吸收消化,那學習想提升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很多學生在補課過程中無法提升自我的一個根本原因。 補習班究竟應該補什么呢?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最基本的是他的一個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關于身體、體格方面,要有強健的身體;第二是關于心靈方面,要能管理好內心情緒,做到心平氣和,這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內容;第三是大腦思維方面,包括孩子的記憶、理解、分析、批判、創新等思維能力。 強身健體的體格訓練,可以在家庭自主完成。因為鍛煉身體還是非常簡單的,不一定需要專業的教練去引導,只需要簡單的引導就行。每天堅持跑跑步,堅持活動鍛煉,身體就可以保持健康。所以關于身體的訓練,不需要去參加什么補習班。當然有一些特殊需求,就需要有關專業老師的專業指導,比如武術的學習、專業運動員的學習…… 心靈方面,就是孩子的自我情緒管理。這一內容其實在補習機構基本都不教的,他們不會教這些,這些是需要靠家長來教。在家庭里面如何做呢?就是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做起,吃飯、走路、坐姿與人交流等,讓孩子學會在這些基本的日常行儀中學會基本的禮儀規矩,進而將內心浮躁、毛躁的性格馴服,讓孩子把心收下來。只要孩子把心收住了,他們就能專注地去完成各種學習任務。 補習機構基本都在補學科的知識,而這些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的孩子學習好,有的孩子學習不好,就造成了一些家長產生這樣的看法: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學習差的孩子補了也沒用。進而在孩子補課的事情上產生了很大的爭議。正如前面分析,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他們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夠把知識學習好。 在未來的補習機構中,可能更多要向著能力方面去進行,而不是知識方面下功夫。 比如說讓孩子有更好的記憶力、閱讀能力、應用能力、思維分析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些具體的能力訓練才是我們未來教育過程中的核心與關鍵。而真正要將這些能力都訓練好,是需要對孩子進行自學能力培養的。因為學習最終還是學生的事情,不是我們老師的事情,也不是我們家長的事情,我們無法代替孩子去學習。 孩子的自學能力培養,在低年級要教會孩子基本的學習工具使用的能力,比如拼音、字典、數字、畫圖思考、解題步驟、寫字端正等。孩子不會讀、不會寫的字,要學會查字典;孩子不會分析的題目,要學會借用畫圖表示概念,將概念之間的關系展示出來,從而進行分析思考;孩子不會的問題,要學會思考,多向老師提問,進而學會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步驟;孩子不會作文構思,要學會基本的構思方法,快速將思維整理出來,提升思維的組織能力…… 孩子的自學能力培養,在中高年級后,要教會孩子自己去看書,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整理學習內容,學會預習、學會復習,并將這些變成自己每天的基本學習內容。 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學校、補習機構和老師就一個目的:教是為了不教。教孩子基本的學習方法,讓孩子自己學會學習,用自己良好的自律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為自己的學習目標而努力。 結束語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提倡的是全方位的教育,從身體、心靈、思維等方面來進行,這是一種立體式的教育。 教會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心靈、思維等,讓孩子真正地學會學習。而自我管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而是家長的自我管理,只有家長做好了自我管理,有嚴格的自律能力,才能真正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