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朗誦藝術(十四) 來自汕尾金話筒播音主持 00:00 03:49 我嘗試淺談朗誦藝術(十四) 曹偉 千萬別把朗誦理解成單一的語言藝術。 實際上朗誦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藝術。 它綜合了諸如表演藝術,文學修養,作品賞析等等。對作品的理解不同,表達的方式也會不同。 抒情的,深沉的,激昂的。 當我們拿到稿件時,我建議分三步走。新聞稿件也同樣適用于此。 第一,不帶任何情緒快速閱讀,也就是熟悉稿件的過程。第二,小聲的帶上情緒嘗試用朗誦的方式,找尋作品表達的最佳切入點。以上兩部分,一是提高對作品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二是可以查出是否有我們不熟悉的生僻詞匯。第三,放開狀態,進入到朗誦的表演中去。 當然,有些專業人士對于稿件的處理,由于長年累月的經驗,一次性就搞定了,但萬一出現了不認識的生僻字,也會很難堪的。 我的口頭禪是:一熟二讀三表演。 我個人的理解和感受就是朗誦是夸張的語言表演藝術。 對,朗誦是帶有表演性質的。失去了表演性也就不存在朗誦了,朗誦一定是帶有情緒的感染力的。 但如何把握表演的分寸卻是讓人棘手的問題。過了,給人感覺不舒服,甚至讓人產生反感。不溫不火,又讓人感覺平平淡淡,沒有共鳴。 許多朗誦愛好者都有一個通病,拿到任何稿件都會一口氣讀完,我不太贊同這種做法。 為什么? 做為愛好者來說,任何一篇文章拿到手都想美美的用朗誦的方式表現出來,孰不知,急于求成的心理卻影響了自己對朗誦水平的提升和進步。 我的建議是在練習時,不要一氣呵成的讀完一篇文章,而是只選取其中的一部分加以練習,不斷的體會自己在這一段中朗誦時的感覺,不斷的調整在這一段中朗誦時的語感,語流,語境和斷句換氣的技巧,專注一段文字的練習比一篇文章整篇的練習要進步的快的多。 如再別康橋中的前四句的練習: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我的口訣是:少而勤,勤于精,精于情。 僅供參考。 作者:曹偉。安徽淮北,現居廣東省。原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酷愛詩歌創作、朗誦、舞蹈,美術,圍棋及文藝創作。編導多部影視作品、專題片、大型文藝晚會并錄制配音。廣東省汕尾市金話筒播音主持藝術培訓中心的指導老師。 |
|
來自: 慈64px40cg76do >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