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李白的詩藝術(shù)成就極高,對后代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yuǎn)的影響。以絕句為例,我們都知道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長于七絕。但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品味李白的絕句,你會發(fā)現(xiàn)往往在簡潔明快的語言背后,卻有著無盡的情思。如《靜夜思》、《贈汪倫》、《獨坐敬亭山》等。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一首詩《怨情》,去品味李白五絕的藝術(shù)魅力。顧名思義,它是一首閨怨詩。而作為我國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閨怨詩一般抒寫的是棄婦和思婦在閨閣中的的憂愁和怨恨。因此李白這首詩,所抒寫的就是一位閨中女子的怨情。別具一格的是,李白寫怨情,通篇卻無一“怨”字。并且只是通過描繪閨中女子的神態(tài)來表現(xiàn)怨情。
但并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就平淡無奇了。恰恰相反,在李白這首全文總共只有20字的詩中,可以說是字字不凡。即語短情長,一字一詞,無不表現(xiàn)出閨中女子心中深深的幽怨。正如《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評價此詩:神韻絕人,不在筆墨。又如《秋窗隨筆》:李太白得言外之旨,諸人用“淚”字,莫及也。可見李白這首詩水平之高超,常人難以企及。
《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首句“美人卷珠簾”,即一位閨中女子卷起了珠簾。起筆的“美人”二字,其實就不凡。它與我們現(xiàn)代生活里的美女不一樣,在這里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女子。《詩經(jīng)》里的“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便也是這種含義。所以歷代詩評家,認(rèn)為李白這首詩是“直接國風(fēng)之遺”。
同樣,“卷珠簾”也不只是一個動作那么簡單。古代文人思親念友,往往會登高望遠(yuǎn),但這卻是男子的做法。而由于封建社會的特殊性,女子不能拋頭露面,便只好在深閨中,通過“卷珠簾”望著所思之人遠(yuǎn)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因此“美人卷珠簾”的背后,則是一位閨中女子的長時間思念。
次句“深坐顰蛾眉”,意思是說,這位閨中女子,獨坐在深閨中雙眉緊緊皺起。這句詩值得一提的便是這個“深”字,首先它有深閨之意,如歐陽修《蝶戀花》一詞中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shù)”。其次,它說明了女子獨坐時間之久。最后,它還有深情的意思,即對所思之人的一往情深,以及相思之深、相思之重。
至于“顰蛾眉”,則與首句中的“美人”相呼應(yīng)。東施效顰,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所說的故事,便是與西施皺著眉頭有關(guān)。但也只有西施這樣的美人“顰蛾眉”,才會楚楚動人。所以李白這首詩中的“顰蛾眉”,便是為了突出心生怨情的美人之美。
第三句“但見淚痕濕”,即只見美麗的容顏上留下了眼淚的痕跡。從“卷珠簾”,到“顰蛾眉”,再到這里的“淚痕濕”,這位女子的心境無疑是逐漸變化的。一開始是期盼,再到后來的失望,最后卻成了絕望,于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其思念之深,其怨情之重可想而知。
最后一句“不知心恨誰”,就更耐人尋味了。明明她心中有著所思之人,這里卻說不知道是誰。明明她心中愛著一個人,這里卻說是恨。而之所以會如此寫,便是因為女主人公的心里是抱有怨恨到,因為她思念的人,離開太久了,她獨自一人在深閨中忍受孤單寂寞太久了。所謂愛到深處就是恨,恨的就是對方不難陪伴在身邊。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它所描繪的情景其實很平凡,可以說就是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是經(jīng)過李白高超的技藝水平,你會發(fā)現(xiàn)詩中的幾個神態(tài)描寫,包括所用的每一個字,都會給你營造出一種纏綿凄涼至極的感受,也會油然而生同情之情。總的來說,它是李白水平高超的一首五絕,也是閨怨詩中的一首佳作。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