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講人 : 小松 研治 本科就讀于東京藝術大學工藝學科 研究生時轉讀美術研究科 曾留學于瑞典「Capellagarden」美術工業學校 先后任高岡短期大學、富山大學藝術文化學部教授 去年退休 現為富山大學名譽教授 主要研究課題有 美術工藝教育 技能傳承 工藝職人等等 本系列視頻 是為課題「傳統工藝技能指導者培訓示范」 所拍攝的影像資料 主題為:『刨臺的調整與維護』 共分為六章 此次翻譯的為第四章 ①:「新刨的裝配」 ②:「蓋鐵的裝配」 ③:「刨臺底面調整」 ④:「包口的作用」 包口由來 ▼ 據制作刨臺的老匠人所說 包口結構是在日式平刨還是早期單刃刨時 即尚未引進西方蓋鐵時 所用的一種結構 因日式刨主要依靠 楔形刨刀與千斤相契合的方式來固定刨刀 有關日式刨特殊的固定方式詳解請看 在有蓋鐵的情況下 蓋鐵也會對其刨刀起一定的固定壓緊作用 而在早期 日式刨還沒有使用蓋鐵之際 僅依靠刨刀自身的楔形與千斤固定住刨刀 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 刨臺千斤的磨損 刨刀因研磨逐漸變薄 這兩點 都會導致刨刀向下松脫 影響刨削工序的進行 ▼ 而將刨口制作成包口結構 就能有效防止無蓋鐵的日式刨 因上述兩點造成的 刨刀向下脫出的現象 ▼ 在蓋鐵傳入日本后 大部分平刨都使用上了蓋鐵 包口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 然而 包口結構限制住了刨刀的伸出量 十分適用于只需要薄薄的刨掉一層的 精細刨削階段 因此 現今少部分單刃刨與大多數高級手打細刨 仍在使用此結構 ▼ 下周六見 文章為門工眾原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