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醒的蟲兒被鳥吃。”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是一句話人們常常掛在嘴邊,提醒人們,一定要早睡早起,不要懶在床上等天上掉下餡餅的諺語。當然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從而經常被人們所使用,所以人們說起來都朗朗上口。 “早醒的蟲兒被鳥吃。”這句話是我后加的,那么是不是也有道理?如果早醒的蟲兒,早早出來活動,那么不正好成了早起的鳥兒的口中之食嗎?放在人身上,這句話兒也有它合理的地方,比如心腦血管毛病的老年人,醫生是不提倡早早出門晨練的,因為劇冷的空氣會對引起血管的驟然收縮,造成猝死。 意思相反的諺語有很多,比如: “人往高處走;——爬得高,摔得重。 后生可畏;——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小心駛得萬年船;——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兔子不吃窩邊草;——近水樓臺先得月。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一句話永遠正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諺語。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隨勢而為,并根據時代的變遷作相應的調整,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是我們的活的法寶。 所以,我們引用諺語一定要領會它的精髓,不可機械教條,更不能墨守成規,食古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