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關于人之天賦,這不是新話題,幾千年來,古今中外對此都有驚人一致地描述。 先看外國人關于天賦的名言: 人駕馭才能,天賦駕馭人(美國詩人詹·拉·洛威爾)。 天賦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法國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 再看我國古人關于天賦的名言: 君既天賦,相亦天錫(前蜀貫休《堯銘》)。 神資壯烈,天賦機謀(唐節度使王重榮)。 是不是第一次發現,中西文化也有如此和諧統一的時候。 人是否真的存在天賦?回答是肯定的。有人生活不能自理,但卻能在藝術上有所建樹。這就是天賦在起作用。 不信,可以想想自己從小到大認識的人,如,學東西快,記憶力也好的聰明人;還有那些跑步很快、投籃極準的人;還有方向感極強,陌生的路走一遍就能記住的人……
又快寒假了,我身邊的朋友很多都在計劃給孩子買鋼琴,他們的理由幾乎一樣,那就是培訓機構的老師說了:孩子確實有天賦。 大劉的女兒楠楠就是被老師定為有天賦的那一部分。 于是,大劉在培訓機構老師的鼓動下,買了鋼琴,并讓孩子開始跟著老師學習。 起初,大劉帶孩子去培訓中心去接外甥,不想,一個老師走過來,驚訝地說:“這孩子好有天賦,不學鋼琴可惜了?!?/p> 老師說,楠楠的手指細長,是天生的“鋼琴手”。 大多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聽老師這么一鼓動,大劉就覺得熱血上涌,似乎眼前站著的不是四歲的女兒,而是在維也納大廳為國家獲得榮譽的著名鋼琴家。 于是,大劉回去和老婆商量后,下一個發了工資就把鋼琴買回家,并把孩子送到培訓中心去學習鋼琴。 但時間一長,大劉發現孩子并不像老師當初說的那么神奇,盡管楠楠很刻苦,但總是彈不好。正好,一個同事的親戚也開辦鋼琴班,大劉領著孩子去了一趟,想讓這位老師看看孩子有沒有前途。那個老師看完直接搖頭,說這孩子手是夠長,但是指蹼也長,間隙太短,彈音調跨度大的曲子就很有難度,不建議孩子繼續學彈琴。 大劉蒙了,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吃飯,同桌有一位名聲不太大的鋼琴家,但比培訓班的老師絕對強多了。 于是,三杯酒下肚,我就把這個問題拋了出來,希望鋼琴家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鋼琴家說,要看孩子是否適合彈琴,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判定: 一是看手。最低條件是,不軟、不硬、指長且張得開。 特別是關節部分,這決定著孩子彈琴的力量夠不夠,太硬不行,太軟更不好。骨頭硬,但不僵硬,才是理想狀態。 指長好理解,通俗講,小指的長度最好能到達無名指的最上面一個關節?!皬埖瞄_”是一個什么概念?是指手指伸張的能力,可以試著分開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度越大,彈琴的時候就越舒服。 因為手指短,張開幅度小,夠不到八度,很難成為偉大的鋼琴家,但如果想讓孩子多一份技能,自娛自樂的話,就沒這么嚴格了。 二是看耳朵。能聽出音樂的節拍和感覺是標準。 樂感和節奏感音樂類專業必須具備的條件,如果孩子老是跟不上拍,不管放什么音樂,都是任性亂跳,那基本斷定這孩子不適合彈鋼琴。 還有,可以放一個快的曲子,讓孩子感覺曲子里有什么,用他自己的話說出來。比如,流水的聲音、走路的聲音甚至哭的聲音,不要怕孩子的想法幼稚,這主要是看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如果孩子聽完只是搖頭,那基本就是和音樂無緣,更不適合彈鋼琴了。 三是考察孩子在音樂方面的記憶力。 一首歌播放幾遍,樂感強的孩子不用管就能跟著節拍哼唱,“五音不全”的孩子會覺得很煩,即使不會讓爸媽關掉音響,讓他跟著學,也是瞎胡鬧的狀態,學唱時根本找不到調子。 或者周一放了一只曲子,周三再放,看孩子有什么反應;或者周一放的是《二泉映月》,周三再放《高山流水》,周五再放《梅花三弄》,周六再任意放前邊的一首,問孩子是否聽過。如果孩子聽完回答正確,就具備了在音樂方面好的記憶力。 如果以上三點您的孩子都具備,其音樂潛質至少是在標準線之上。
西班牙音樂教育家馬努艾爾也被問及這個問題,他認為,測驗孩子是否有音樂天賦,廚房就夠了。 馬努艾爾認為,判斷孩子在音樂方面是否會有發展潛力,首先要測試孩子是否有音樂感、節奏感和音準感。測試方法很簡單,把孩子帶進廚房,然后在孩子面前放幾個大小不一的鍋、碗和盤子,然后放一段音樂,讓他跟著節奏敲打鍋盤。在任選幾種樂器音,看孩子聽音敲打鍋盤,能否找到類似的音。 這樣測驗以后,您就明白,是該給孩子買一架鋼琴,還是考慮買別的。如,足球、排球、籃球或者買一捆毛筆和宣紙練書法。 當然,即使想買別的,也要每一樣都進行類似的測驗,以免買回家的學習用具變成一堆廢品。 怎么樣?看完這篇小文,您覺得是哪位鋼琴家朋友說得有道理,還是西班牙音樂教育家馬努艾爾更中肯?得出答案后,您就能決定,是否該給孩子買一架鋼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