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字仲達,三國第一權謀家,狼顧之相、手段陰狠、目光長遠,是三國最后的贏家。曹操、諸葛亮、郭嘉、周瑜,多少驚才艷艷的人物,璀璨如流星,劃過那三國的夜幕,但唯有司馬懿一人留下了永恒的印記。那么為何司馬懿,能夠笑到最后?我們不妨看一下,司馬懿看中的3個小青年:1個滅魏、1個滅蜀、1個滅吳。司馬仲達,他是一個披著謀士外衣的君主。 1.風兮鳳兮終一鳳,偷渡陰平成奇功
鄧艾,南陽新野人,少年喪父、寡母撫養(yǎng),寒門中的寒門。曹操攻破荊州,將新野百姓遷到汝南,做屯田的農(nóng)民,年幼的鄧艾也成了放牛娃。可鄧艾志存高遠,依舊勤學苦讀。因為口吃,鄧艾不能擔任要職,只是做了一個看稻田的小吏。 可人在稻田,心憂天下,說的就是鄧艾這種人。看到大山大河,他都要勘探地形,規(guī)劃軍營部署。人們都譏笑他,鄧艾毫不在意。20年,整整20年的稻田生涯,鄧艾才混到了典農(nóng)功曹。可1面,就是1面,司馬懿就看中了口吃的鄧艾,將他征召進了太尉府。
鄧艾的口吃,只有司馬懿,是完全不在乎的。就連司馬昭,也調(diào)戲過鄧艾:“你說艾艾,那有幾個鄧艾呢”?鄧艾從容地回答:“風兮鳳兮,終究是一個鳳凰”。這也說明了口吃,造就鄧艾前20年的平庸,是很正常的。不是每個底層官員,都像司馬懿一樣慧眼識珠。 可就是這么一個,20年無人用的鄧艾,司馬懿見1面,就征召進了太尉府。再后來,結結巴巴的鄧艾,偷渡陰平、覆滅蜀漢政權。 2.淮南三叛天下動,王郎妙才斬亂麻曹爽,本該是司馬懿最大的對手,但其人太過草包。面對外臣奪權,宗室子弟,竟然可以懷著“富家翁”的美夢,舉手投降。所以,“高平陵之變”看似驚險,反而不如“淮南三叛”,給司馬家篡魏,造成的麻煩更大。
毌丘儉、文欽,在淮南叛亂,一時間聲勢浩蕩,群臣驚懼不已。唯有王基,向司馬師指出:“淮南的叛亂,不是郡縣地方百姓叛亂。而是毌丘儉,在威脅著他們”。朝廷不僅不能亂,還要速戰(zhàn),以雷霆之勢擊之,一擊則淮南叛眾,必做鳥獸散。那么這個王基,何許人也?
也是司馬懿,當年看中的人,可惜征辟比朝廷晚了一步,但司馬師又補上了這一步。司馬懿沒征辟到王基,司馬師征辟到了,司馬昭又接著重用了他。 司馬家篡奪魏國,最劇烈的反抗——“淮南三叛”,就是王基搞定的。毌丘儉、文欽、諸葛誕,都遇到了難纏的王基。此人雖然名氣不大,但是低調(diào)的實力派。在他的幫助下,司馬家搞定了曹魏,最后的殘余死忠。 3.折臂三公羊叔子,遺策滅吳成一統(tǒng)有相士說:“羊家祖墳有天子氣,如果打開墓穴,就會斷子絕孫”。羊祜就將祖墳挖開,相士接著說:“還是會出現(xiàn)三公,只是要斷臂”。后來,羊祜位居三公,卻騎馬摔斷了手臂,而且子嗣斷絕。
羊祜坐鎮(zhèn)荊州多年,與陸遜之子陸抗對陣,雙方不動刀兵,留下了“陸羊之交”的美譽。羊祜晚年,吳主孫皓殘暴不仁,吳國國力凋零。而晉朝實力強盛,羊祜還在荊州,做了多年的準備伐吳工作。 所以,羊祜主張:即刻伐吳,倘若孫皓不幸亡故。吳國再出明君,縱有百萬大軍,也難以平復。并在臨終前,舉薦了滅吳的杜預。可以說,滅吳的操縱者是杜預,布局者卻是羊祜。
當初,曹爽征辟羊祜與王沈,羊祜就斷言:曹爽不是司馬懿對手。“高平陵之變”后,曹爽身死,夏侯霸為了保命,投奔蜀國。為了自保,大家紛紛和夏侯霸斷絕關系。羊祜對待妻子,依舊如常,絲毫不避諱岳父夏侯霸降蜀。司馬懿清算了許多人,羊祜卻是例外。 司馬懿看重的3個小青年:鄧艾偷渡陰平、王基平定淮南三叛、羊祜遺策滅東吳。這就是司馬仲達的高明之處,和識人之明。司馬懿,這個披著謀士外衣的君主,以籍籍無名之身,冷眼笑看天下英豪逐鹿。待周瑜化古、曹操殞命、諸葛歸天之際,成就了仲達天下,奠定了晉朝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