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證明,無論是骨折、骨關節脫臼或軟組織損傷,在診療整復時,都要掌握穩、準、輕、快和兩輕一重、三定點的手法。穩,就是要求正確進行檢查,以識別損傷的類型、程度,以及有否合并癥的發生,以免誤診。準,是在穩的基礎上對癥治療或辨證施治。輕和快,是用巧妙熟練的手法調整人體各種傷患生理機能的不平衡因素。 兩輕一重手法,就是開始要輕,但一重也不是強行,而是在一兩次輕度手法達不到治療目的時,再采取重一些的手法。兩輕一重手法能解除患者恐懼和疑慮心情,有利于配合醫生的治療。 因此,只要在穩、準、輕、快診療手法的基礎上,繼以循環用之,就可達到患者痛苦小,調理效果好的目的。 一、診疔要訣凡正骨者必察其形,詢其源,觸其位,聞其聲,施其法,觀其志意與其疾能,方可療以筋骨之患。言正骨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惡于正骨者,不可與言至德之巧。傷不許治者,傷必不治,治之功則微矣。 以上是講在用手法正骨之前,必須先看看損傷部位的傷勢輕重,有否畸形,問問病人的損傷原因,用手輕輕觸摸檢查損傷的情況,用耳聽或用指力的敏感度黨察筋、骨、肌肉損傷的聲音,并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況疾病的癥狀,才可對癥治療。說正骨手法捏捏不能治愈重、久病的人,是沒有掌握正骨手法的要領和醫術。對于(厭惡)不相信正骨手法的人,不要和他們講醫學道理和輕而巧妙的治療手法。對于不聽從治療的病人,他的病就不一定能治好。勉強給病人調理也是不能得到預期療效的。 二、五言三十七字令摸接端提拉,扳撥按摩壓。 頂擠蹬揉捏,松解點穴“法” 捧攏復貼“用”,旋轉“與”推拿。 搖擺掛牽引,分離叩擊打。 “診療則選手”,“患者幸福家” 以上去掉帶引號的字,共三十七個基本手法,在診療中只有根據不同病情,靈活掌握和運用這些手法,才能獲得好的療效。 三、正骨法則五要素斷而續則固,固而須則適。紺而須則祛,僵而須則軟節不利而活之。 四、三兼治正骨——矯正斷骨、錯位合攏還原位。 正筋——撥正或復貼游離、浮起、扭轉、出植的筋腱。 正肌肉—并攏損傷后分離、腫脹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在治療上完善了手法的作用。在三者之間的關系上,如還納組織的歸位,對愈后確保功能,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改變了只管骨折,不顧軟組織功能障礙的缺欠三者同時治療,能縮短愈合日期和避免后遺癥的發生。 五、兩輕一重輕一輕:即手法診斷要輕,運用手法治療時,開始要輕。 一重:是在輕度手法治療適應的基礎上,逐步加重些手法,一直到緩慢加重達到手法治療目的為度,而不是強行。 二輕:在達到手法治療目的后,再用輕度手法松解,以恢復周圍組織受累、疲勞等現象。手法后患部即感輕松、舒適。 此法能避免患者精神緊張、患部及周圍組織緊張,是解決復位難的有力措施。 六、三定點診療法三定點是羅氏正骨診療手法之一。三定點,是基本定點,臨床可根據損傷部位的不同,采取多點。此法既可貫穿在某些治療手法之中,又可在診斷時用,還可用作復診時的檢查,因此稱其為三功法。由于三定點法易理解,故以此為名。例如,橈骨遠端骨折用此法時,既可固定骨折外,也可在治療手法和檢查對位后的復位情況下用,穩妥可靠。 七、治療線1、腰腿痛治疔線 以往的臨床實踐證明,腰骶部有六個壓痛點;①腰4、5椎旁②腰骶骼處;③骨邊;④秩邊;⑤環跳;⑥坐骨部。 這六個疼痛點,可由于脊柱軟組織損傷、瘀血腫脹、輕度骨折、骨瘤、結核、風濕性脊柱強直、骨質增生、軟組織鈣化腰椎間盤脫出癥、梨狀肌損傷、脊神經根炎、黃韌帶增厚等,而反映在不同部位。 為了緩解各種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在腰4、5椎以上發病時,點壓或掌根順壓:①腰俞、②環跳、③風市、④委中、⑤陽陵泉、⑥昆侖。在腰、骶以下發病治療時,拇指點壓或掌根順壓:①志邊、②坐骨部、③委中、④昆侖,中強度。 2、頸椎綜合征治療線 對頸椎綜合癥引起的頸椎側彎、后凸畸形、頭暈、頭痛頭皮松軟、視力模糊、視物雙影、耳鳴、多夢、失眠、眩暈等,除在頸部施矯形手法外,還可點穴:印堂、太陽、百會、風池、安眠1、安眠和雙手指腹點壓運動區,然后松解頸部和肩背部,活動雙肩。這樣能使眼睛明亮,雙影消失,頭部及頸肩背部輕松。除風池、安眠1、安眠2強度點壓5~10秒外,其余均中度點壓。 八、手法作用四則一感,二松,三通,四輕。 感——感覺。指疼痛或酸、麻、木、脹等。 松—疏松。指手指松解,治療后,疼痛,攣縮而緊張的組織得到了松解。 通——暢通。指損傷后的結締組織被整復、松解后,氣血、經絡暢通無阻。 輕—輕松愉快病則除感、松、通、輕四個字表明了正骨手法的診療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