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有'二讓司令一讓元帥'的故事。毛澤東稱贊他:難得粟裕,壯哉粟裕! 1945年,兩封電報辭讓司令員,當副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后,蘇浙軍區的部隊奉命北撤蘇北同新四軍其他部隊聯合組成華中軍區。為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中共華中局提名,經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粟裕擔任蘇皖軍區(后改稱華中軍區)司令員,剛從延安返回華中的張鼎丞任副司令員。 粟裕得知后第二天,發了一封電報給中央:
粟裕這一建議,中共中央當時沒有采納,仍然堅持由粟裕任司令。10月27日當天深夜,粟裕發出了請求改任副職的第二次建議電,懇切地說:'為慎重并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見,特再電呈,請求中央以鼎丞為司令,職當盡力協助,以完成中央所給予之光榮任務。' 中央這才采納粟裕的建議,任命張鼎丞為華中軍區(不稱蘇皖軍區)司令,粟裕為副司令并兼華中野戰軍司令。 1948年,不當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當代理司令員1948年5月,粟裕隨同陳毅到西柏坡向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匯報。匯報結束后,毛主席對粟裕說,以后華野就由你來搞,陳毅要到中原去。 粟裕大感意外,立即請求說,陳毅無論如何不能離開華野,華野不能沒有他。 毛澤東說:'中央已經決定了,陳毅同志和鄧子恢同志到中原局、中原軍區工作,華野還是你來搞。' 粟裕知道這是中央已經作出的決定,于是又請求說:如果陳毅同志必須去中原,華野也依然要由陳毅兼司令和政委的職務。 毛澤東沉思片刻,表示同意粟裕的意見:'那好吧,陳毅同志仍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但是中原那邊工作很需要他,現在必須馬上去。' 從此以后,粟裕就以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職務,擔負起領導和指揮華東野戰軍的重任。 這就是有口皆碑的粟裕'二讓司令'。 1955年,授軍銜時又讓元帥銜
粟裕曾對他的夫人楚青同志說過,讓司令員不是為了謙虛謹慎,是為了作戰指揮上的便利。 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并的時候,粟裕對山東部隊的情況不熟悉,對山東干部的情況不熟悉,山東的老資格干部又多,戰役指揮中會不會遇到一些阻力,他是有想法的。 隨著一個一個戰役的不斷勝利,粟裕的威望也就越來越高了,盡管如此,面對上述兩種情況的出現,粟裕的思想顧慮還是有的。 所以粟裕一而再,再而三的讓司令完全是為了戰役指揮上的便利。在粟裕看來,有陳老總為他坐鎮、壓陣、撐腰,他什么顧慮也沒有了。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他和陳毅結成了'陳不離栗,粟不離陳'的深厚友誼。他深深體會到,華野的全盤工作責任實在重大,有陳毅主持全局,他才能集中精力搞好戰役指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