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某市高中進行了“中國最具推廣價值的文學家”的問卷調查,據統計,該市高中生眼中排名前十的中國文學家有: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關漢卿、曹雪芹、魯迅、巴金、莫言。 請從以上文學家中選擇兩三位來寫一篇文章,呈現你所了解的中國文學。 時代鑄就文學“亂世出英雄”,古往今來,中國歷史長河中所出現的英雄,無一不是在亂世,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橫空出世。三國爭霸,一代梟雄曹操、孫權,風流人物周瑜、諸葛亮令人佩服之至;反觀中國文學史,同樣如此,正所謂時代鑄就文學。 “晨興理荒穢”,一位老人,背著手,頭上滴下了剛剛耕耘過后的汗水,臉上露出的卻是滿足的笑容。陶潛的故事,在中國文學史上,可謂是一股清流。他源自哪里,又要流向何處,無人知曉;但可以知曉的是,他是絕對自由的。換位思考,他與后世杜甫有著同樣的人生境遇,甚至,比杜甫還要苦上幾分;他卻遺世獨立,走向田園回歸自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便留下了他悠閑閑適的身影;“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旁,也留下了他流連忘返的足跡。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樣的處事態度是令人尊敬的;在陶潛的作品中,我們隱約可尋找到時代的蹤跡。這位詩人,對世俗一直抱著避之遠之的態度,最終他也圓滿完成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夙愿。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繁華長安,百姓安居樂業,正因如此,時間才毫不吝惜地給了我們一個李白,他踉踉蹌蹌地走來,又對著月光舉起了酒壺,大笑而去。街市繁華,家家戶戶流彩相映,在這個紙醉金迷,繁盛如斯的唐長安,李白曾夢過,醉過,復又醒了。在這樣的世界里,他便沉醉于大自然,不僅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邁壯闊,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霸氣闊達;正是這樣的時代,才鑄就了他“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性格,才能讓他在長安做出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令人哭笑不得而又心生敬佩之舉。 杜工部,又是另一個時代的寫照。 杜甫草堂 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與他相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那個戰亂迭起、世道艱險的年代,又鑄造了另一個英雄人物——杜甫。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他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人民疾苦;絕不同于李白,他為國事,“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為國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他為國亡,“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他的每一首詩、每一部作品都受時代的影響。杜工部啊,杜工部,你這又是何苦呢? 如果杜甫也生在李白的時代,今天,我們是否能見到他的這些“沉郁頓挫”的傳世之作呢?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就是這個人,佝僂著身子,執拗地立在凄涼荒蕪的城墻邊,不肯離去。 時代是不同的,文學作品的風格也是不同的。陶淵明李白杜甫,存在于不同的時代,呈現給我們的文學作品也是迥異的;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優秀的文學家,傳世的文學作品都是璀璨星河中的耀眼星辰,熠熠生輝。 時代鑄就文學,文學彰顯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