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公眾號:李玫瑾育兒之道作者:白老師
很多父母奇怪自己的孩子上學為什么沒有學習動力?自己的孩子為什么不愛運動,學什么都沒有興趣?自己的孩子為什么磨蹭,不按時睡覺不按時起床? 自己的孩子為什么懶惰自私任性?自己的孩子為什么受不了任何挫折,很容易就放棄?幾乎所有的問題往前推都會發現問題一般都出在早期的家庭教育。 學習興趣來自好奇心和進取心,你為孩子保護好了嗎?成長的動力和能力來自不斷的游戲與探索, 然后如果家長發現自己有問題要及早改變,讓孩子的成長更加自由! 必要時自己退后,請其他人,愛人或親朋,多介入和孩子的互動交流,更好地影響他們。 千萬別說你反思了之后發現你沒有任何問題!那你也千萬不要問我為什么! 為什么說“喂飯”是很多問題的根源(懶惰是萬惡之源),最最簡單的吃飯問題。在很多幼兒的家庭中卻成了一個幾代人參與的大事件 當你的孩子三四歲了不吃飯還追在屁股后面喂的時候,你的孩子離正確的道路就開始偏離了; 中國社會在發展到今天普通人也吃穿不愁的時候,而我們的很多家庭關愛卻還停留在吃的水平上。 零食無限量的供應,吃飯卻追著喂,除了滑稽還有悲哀! 這樣的喂養方式不僅孩子不愛吃飯,同時,會變得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包括未來的學習。 為什么不愛吃飯的孩子身體素質往往都會很差,往往都愛吃垃圾食品,往往都不愛運動,往往都很愛哭泣;慣的。 我還聽說很多父母給孩子吃開胃的,我覺得不是“開胃”是“開玩笑”;幼兒的胃腸不會有那么多問題吧? 我以前聊過兒童注意力的問題:過度保護和限制是造成兒童感統失調的重要原因,從而產生手眼協調、身體平衡、注意力等問題。很多 嬰幼兒的早期感知覺統合非常重要,主要靠抓握、觸碰和摔打物品實現的啊。 這些問題和喂飯異曲同工。還有就是心理層面的延遲滿足能力差,想要什么馬上就要得到; 這個問題的成因很大程度上也來自從小的飲食喂養方式,如果對孩子吃飯不及早做出調整,否則,孩子很可能一直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一個人百分之六十的心理能力來自家庭教育和學前階段。很多學業不成功的孩子根源在于人格培養和習慣養成過程中的教育缺失。其中,愛和責任的教育者主要是父母。對此,家長要及早調整、修正! 很多孩子的問題表現在于學習,根源來自生活,生活就是喂飯,喂飯就成懶人,懶人會怎樣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