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遭遇 可是貓的命運多舛,后來歐洲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把貓幾乎逼入絕境。美麗優雅的貓不知為何與巫術結了緣,尤其黑貓,變成了惡魔,除非它胸前有一撮白毛,只有這個“天使的印記才能使它躲過一劫。大約在13世紀,歐洲的基督教會明確地將貓與巫術聯系在一起,14、15世紀教會迫害貓的密集程度達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因此,被打破了平衡的自然界開始報復,黑死病及鼠疫在歐洲爆發流行,使歐洲人口減員三分之一。當時的歐洲人并沒有意識到這可怕的傳染病與老鼠有什么直接關系,更不知道這與貓有什么間接關系。當時英國的倫敦市長還曾愚蠢地下令屠殺所有的貓,以為是它帶來的厄運。即便這樣,仍有農民冒著極大的風險在家養貓,貓使鼠類遠離了人類,好心的農民在上帝的安排下躲過了恐怖的黑死病和鼠疫。 貓的境地改觀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后,有記載的歐洲第一次貓展在英國的曼徹斯特,那一年是1598年,正是歐洲結束了中世紀黑暗的日子。那之后的400年,貓在歐洲的地位不斷提高,直至1871年7月13日,全世界第一次正式的貓展在英國倫敦的水晶宮舉行,讓貓登上了大雅之堂。 國人與貓 中國人養貓的歷史偏短,起碼比養狗的歷史短多了,而且跟養狗比起來非常不普及,這從出土文物中很容易得到印證。商周的墓葬中常有殉狗現象,而且常常在棺槨之側,可見狗為其主自古就是傳統。漢代的墓葬出土的陶狗比比皆是,大小立坐動靜隨意,如此眾多的陶狗出土卻不見一只貓殉葬。所以說,文物支持中國人養貓大約出現在公元四世紀,傳播途徑很可能由埃及傳到意大利,傳遍歐洲后再傳入中國;中國最早在南北朝時期由西亞引進了貓,至唐開始普及民間。 民國時期,許多文化大家都專門寫過貓。老舍、梁實秋、鄭振鐸、夏丏尊、冰心、豐子愷等都將自己養貓的故事躍然紙上,讀來生動感人。那時,國人養貓都不經意,無論鄉下還是城里,貓都像個精靈地自由生活。這傳統一直保持到我小時候,北京城里的住戶養貓都不刻意,人吃什么貓吃什么,貓進出家里隨意自由,沒有人關起門養貓,有時貓出去幾天不回也是常有的事情。那時的養貓和今天的養貓很大不同,似乎在流浪貓和寵物貓之間。北京胡同的房頂上圍墻上行走如履平地的貓,是我幼年時對這所城市最生動的記憶。 【筆粉暢言】你喜歡貓還是狗?你有寫過自己心愛的小寵物嗎? 我既沒有愁苦到足以成為詩人,又沒有冷漠到像個哲學家。但我清醒到足以成為一個廢人。 ——E.M.齊奧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