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介紹的這方碑石是西安碑林的鎮館之寶“迎客第一碑”,他就是中國著名的《石臺孝經》,這塊碑石是由唐代的著名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在唐代開元天寶四年,也就是公元745年親自手書的一方碑石,這個碑石成為國寶級文物有三大特點,文化價值高,文字價值高,文物價值高。 李隆基隸書《石臺孝經》 唐開元元年(713年),臨淄王李隆基經過兩次政變奪權,立父唐睿宗,后又黃袍加身,史稱唐玄宗(唐明皇)。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詔令天下家藏《孝經》,以為子弟勤學。次年,他又親自書寫《孝經》,刻碑以示天下,記錄了唐代盛行的“以孝治天下”思想。 《石臺孝經》,刻于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高620厘米,共4面,每面寬120厘米,因碑下有三層石臺階而得名,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此碑碑文《孝經》為文帝孔子所撰,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注解和書寫,唐肅宗李亨題寫碑額,集“三帝”人文于一身,被譽為“西安碑林第一碑”。 唐玄宗書法媲美唐太宗,善行書,尤工八分章草。《石臺孝經》得漢隸之精髓,風骨巨麗,豐厚腴美,清麗多姿,神采飛揚,堪稱歷代帝王最美隸書。 其文化價值在咱們中國歷史上,因為孝經在早期的孔子的孝經失傳,竹簡又不能完整的再現孝經的原貌,所以唐明皇李隆基將古代的孝經用碑石的方式刻制出來,現在這個孝經上有十八章的內容,將近兩千余字,而古代孝經最早記載的有四千余字、二十二章,所以現在能找到的孝經雖然不是最全最完整的孝經,但能留到至今也是十分不易的,而李隆基這方孝經碑石的內容在我們中國古代,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對平輩之間的友愛提到了最高境界,因為我們都知道唐明皇李隆基是唐代一位了不得的皇帝,而他無論是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都很有造詣和鑒賞,尤其是在藝術方面,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開元盛世的這樣的記錄,所以在這個時期,一個全國著名的皇帝,國家最重要的統治者,他對孝順父母,對孝這么重視,十分難得,所以在歷史上尤其是唐史、唐書記載,李隆基他不管后來怎么樣,但是他在孝順父母方面是十分有名的,在唐史里記載,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去世之后,他每次上朝之時,能夠看到李旦的陵墓的方向時就會痛哭不止,甚至引得有些大臣都一起留了眼淚,他甚至上朝時走在皇宮的路上提到他的父親,他就會痛哭,可是他在剛來到長安的時候,跟他的五位兄弟一起住的地方,后來他也改造為興慶宮我們曾經這個地方古代叫五王府,他在興慶宮里面專門做大被長枕,在湘會樓專門邀請他的幾位兄弟跟他在一起睡覺,一起居住,所以在中國歷代皇帝當中,他是在孝義方面做的很好的皇帝,所以在這塊碑石上,李隆基將自己以身作則的思想和自己對孝的理解刻于碑石之上。 書法價值高,李隆基用他自己擅長的唐代楷書和唐代隸書的風格雜糅在一起,我們稱這個字為開元體書法,很多人也稱為玄宗體,他是一種楷隸結合的書法風格,將楷書的雍榮華貴高大典雅結合了古樸的隸書風格,所以在我們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所以宋代的時候歐陽修在《新唐書》本紀中稱李隆基這個字是唐代一絕,無人能及,在中國書法史上,我們也稱李隆基的書法是思如泉涌可吐鳳,比若滄海可吞金來夸贊這方精美的書法碑石,所以這個碑石的文化價值、文字價值都不可或缺,其中,碑文中很多的著名的話語,在我們考古界是首次發現,像碑石上刻寫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話,尤其我們現在有的小朋友喜歡運動,我們覺得我們的身體很棒,有的女孩子覺得我很漂亮,我們在生活中會有很多很多開心快樂的事情,這都是我們有個健康的身體,我們可以讓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的眼睛去看到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我們這些財富是誰給我們的呢?是在我們出生的時候父母送給我們的禮物,所以我們要珍惜和愛護,不管是什么時代,我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是改變不了的,所以我們要感謝我們的父母給我們一個好的身體,好的耳朵能聽到好的音樂,好的眼睛能看到好的畫面,好的嘴巴能吃到好吃的東西,但是最重要的,我們要保護這些父母送給我們的禮物,所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適合于中國甚至于全世界的小朋友們,同時在這個碑石上還出現了很多名言名句,像《詩經》《小雅》篇當中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曾經孔子在論語里就引用過這句話,但是很可惜,現在我們出土的這個詩經像這塊碑這么早的還基本上沒有,所以這塊碑石也是最早有這句話的,我們現在發現的考古文物。其中碑石之中經典之處提到我們為什么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呢,碑石上寫他是“天之經,地之義”所以我們常說天經地義這個詞在這里也可以看到很早的刻制,碑石的四面李隆基親自用兩千多字親筆書寫的內容,不但工整,而且在書法上這么有名,所以他的文字價值在歷史上影響都很大,成為碑林吸引全世界各國游客的鎮館之寶。 他的文物價值高,這塊碑林的造型特別奇特,它本身六米二的高度,在碑林的所有碑石里是最高大的,將近是我們現在兩層樓的高度,這塊碑石四面都有文字十分罕見,整個碑石有九層,而我們古代人常說三六九,三是大地的意思,所以他的三層碑座底刻有動物、植物、人物,我們古代人常說,一層為碑座,三層為石臺,所以碑石的碑額上寫了十六個大字,用篆書所書寫:“大唐開元,天寶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經臺”最后一句話的“注孝經臺”就是碑石上由小字為孝經注解的小字就是注釋,臺指的就是三層碑座像神壇一樣,跟天壇地壇一樣他的畫代表了整個碑石地位之高,古代中國人認為大地就是有三層,我們古代,埋祖先的地方叫黃泉之路,地下埋先祖的,我們生活的這層大地就是第二層,高山、珠穆朗瑪峰就屬于第三層,第四層是碑身刻著如何孝順父母,所以古人認為天地之間能連接天地的就是道德,我們孝順父母就是道德的標準,我們很多國家也稱孝經是世界是最早的行為學書籍,他的第五層是碑額,由兩條像龍一樣的瑞獸盤繞著碑額上的字跡,第五層他到了空中,六七八三曾是靈芝型的祥云,特別漂亮唯美,壓縮的很緊,而在云的上面有一座山,有三個山峰,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像我們神仙所住的一樣,所以三六九,九為天,三為地,代表了帝王至高無上的標準,也代表了古代人把孝順父母達到世間最高的道德標準,所以這座碑的文物價值很高,因為在我們后來建筑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時候,我們有七個設計方案,而唯一被選中的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建筑大師照這個碑石設計的他的六倍三十六米八的,所以我們現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造型基本上就跟他一樣,而這塊碑最出名的是在1973年,咱們最著名的周總理迎接尼珀爾國王的時候,這一年發生了一件特別大的事情,我們考古工作者在古書中記載這塊碑石有機關,我們發現在明朝地震他劽的地方有銅錢,所以我們后來將這塊碑石在專家的幫助下和各種儀器的運作下將這塊碑打開,他果然是三十五塊石頭,像拼裝成小盒子一樣的一個碑石,里面藏有很多的寶貝,有字畫,書法,銅錢和卡片,所以中央電視臺在2005年的播放的檔案記錄片也把它拍成紀錄片,所以很多游客也知道這塊碑石是現代考古發現世界上唯一發現中間空心里面有文物這么組合成的一個碑石,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館當中國寶眾多,而這件碑石以它獨特的文化、文字、文物價值吸引了千千萬萬的各國游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