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被焊補的工件材質、補焊的部位、補焊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焊補工藝。 1.坡口形式根據需要焊補工件部位的形狀尺寸,制定坡口的加工方法,以能保證缺陷被徹底清除干凈為標準。 坡口形式以保證易焊透、消耗焊接材料少、焊件變形小,焊后易加工為目標。 2.焊接材料選擇與母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最好選擇適宜的堿性低氫焊條。還要根據現場設備情況和母材的材質合理選用。 焊接電流要比正常情況下高出35-60%,增強電弧吹力,提高熔合性,提高母材和熔池的溫度,確保焊透。 3.焊條規格焊補工作量不大時,選用較小規格焊條,焊補更方便,更容易保證焊補質量。 4.焊接電流在保證能夠焊透、熔合良好、不產生夾渣的情況下,盡量選用小一些的焊接電流,以防止溫度高產生變形、飛濺、咬邊、氣孔等缺陷。為防止產生缺陷,焊接電弧不能過長或過短 ,控制在適宜長度為宜。 5.焊接速度根據焊件形狀和厚度,靈活控制焊接速度,一般采用多層多道焊接,因為多層多道焊接有預熱和緩冷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焊縫金屬的塑性和韌性。 6.焊接電源選用直流焊機或交流焊機都可以。選用直流焊機,需要正接,選用小規格直徑2.5-3.2mm焊條,接觸法引弧。 對于捻打后較小的針孔砂眼,焊補時,可在周圍以較長電弧輕微預熱,這時,熔滴金屬細小,并沒有形成熔池,溫度升高后立即將電弧迅速而準確地引向缺陷點。但砂眼被堵住后,應馬上熄弧。 采用逆向分段焊法操作,電弧長度盡量控制在2-4mm,不能在裂紋上熄弧,熔池深度低于工件厚度的二分之一。 7.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熱處理工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