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文壇地位排名,唐寅唐伯虎在明朝的眾多才子中,并不會太靠前。但如果按照民間的知名度來說,唐伯虎卻火得一塌糊涂。曲折的命運,滿腹的才情,風流的韻事,都化作生命中的一段段傳奇,幾百年都不曾消退。 我們印象中的唐伯虎,總是無憂無慮的形象。他不缺錢,不缺名望,更不缺女人,仿佛是上帝的寵兒,時代的驕子。可是,誰能明白他的艱難與坎坷,又有誰能了解他的孤獨和寂寞。也許,在這首《五十言懷詩》中,我們才能跨越千年時光,窺見他的精神世界: 這首詩是在唐伯虎五十歲時完成的,既是自己的壽禮,也是前五十年生活經(jīng)歷的總結。唐伯虎是五十四歲時去世的,這首詩其實也可以看作他整個人生的回顧。全詩寫得狂放不羈,可還是隱隱之間流露出無可奈何的孤獨感。 首聯(lián)中,唐伯虎便將我們對他的印象,如詩如畫地展現(xiàn)出來。“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指的就是他一生鶯歌燕舞,風光無限,仿佛總是在花間行樂,醉臥溫柔之鄉(xiāng)。對于這樣的誤解,唐伯虎也欣然接受,從來沒有辯駁,只是這首詩中,他還是自我調侃了一番。 頷聯(lián)“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顯然是唐伯虎面對種種傳言的苦笑回應。只不過,在前半句中,他卻充滿著自信,認為自己的才華眾人皆知,天下都爭相傳頌。古代狂人不少,可真正將自己夸得如此嗨的,唐伯虎還是首開先河。即便是李白,也只是在《江上吟》說自己“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看看兩者所指的區(qū)域,唐伯虎是不是比李白還狂。 可是,狂歸狂,唐伯虎將畫風一轉,卻又哀嘆誰會相信自己,這么出名的人物,卻窮得連酒錢都沒有!就在這寥寥十四個字中,其實也就寫盡了唐伯虎一生的真實經(jīng)歷。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是全詩的頸聯(lián),也是全詩中最狂的部分。在這里,唐伯虎依舊使用了神轉折,扣人心弦,出人意料。在前半部分,他表示詩文水平也就一般般,連自己都并不滿意。本以為是謙虛,實際上他還真不謙虛,馬上來了石破天驚的一句,我是不滿意,可世間的人卻都以為是神仙之作啊。 如果說,頷聯(lián)的狂,我們還能找出李白的詩歌與之競爭,那這一句的狂,在中國歷史中實在很難有與之匹敵者。而且,這句的想象力之豐富,轉折之神,令人欽佩。 如果再承接上面的詩意,唐伯虎應該在狂妄中開始,又在狂妄中收尾。然而,作為全詩來看,尾聯(lián)才是又一次的轉折。前面是嬉笑怒罵,是人生的自負,尾聯(lián)才是正兒八經(jīng)地探討人生的操守和準則,那就是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在這一句中,唐伯虎才將自己一生的原則,寫了出來。原來,他在乎功名利祿,也在乎美食美女,更在乎身前身后名。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他都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能有愧頭頂?shù)那嗵欤@恐怕也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最好詮釋。 唐伯虎的遭遇,與柳永非常相似,也是因為才學之外的因素,不能一展抱負。但柳永好歹最后還考上了進士,擔任過小官。唐伯虎卻因為牽連于舞弊案,被終身禁考。這注定是他的人生悲劇,也是命運的轉折點,從此游戲人生,比柳永放縱得還徹底。然而,只有通過這首晚年的自述詩,我們才能隱隱約約感受到他內心的孤獨。有人說這首詩很俗,沒有多少典故,也沒有精彩高尚的文筆,可就是這首俗詩,才是顛沛紅塵的唐伯虎,最好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