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員工因為多做事導致晚下班,遭到同事的排擠,多么悲催的事情。如果新員工按時下班,到點走人呢?一定也會有人跳出來說,新員工也不知道多干點活,一點兒也不懂規矩。所以,嘴巴長在別人身上,加自己的班,讓他們說去吧! 加班被排擠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 一、加班的新人 1、我為什么加班? 1)為了表現自己? 新人到公司,一般都會多做工作表現一下自己。要搞清楚表現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為了“討好”上級,而積極表現,那可以不用太過理會同事的提醒;如果是為了“討好”同事,搞好人際關系,那是時候“收手”了。 2)工作效率低? 如果是因為工作效率低而導致加班,這需要個人及時調整,迅速適應。跟同事說明情況,必要時虛心求教,相信不會有人排擠你,反而會理解幫助你。 3) 職責不清晰,做了指責外的工作? 如果是職責不清晰,多做了一些工作,而導致被排擠。這時候要搞清楚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什么,切勿本末倒置,多做一些職責外的工作而導致本職工作不到位。 4)多做工作,鍛煉提升? 職責清晰,知道自己的本職工作,多做工作就是為了提升和鍛煉自己,也不是做給任何人看,也沒想搶什么人的飯碗,更沒想破壞什么規矩。如果是這樣的話,堅持做自己就好,因為工作本身除了賺錢之外,還有個人能力的提升,而能力提升很重要的途徑就是多做工作。不論處在任何階段,多做工作,多鍛煉技能,永遠錯不了。 2、老員工為什么排擠我? 1)破壞了規矩? 規矩是什么?是到點下班?是只做分內工作,不顧其他?還是什么?老員工的擔心多數是因為新員工的積極表現而影響自己在主管心中的印象。或者說所謂的“規矩”被新員工帶壞了,導致自己也要加班加點的工作。個別新人就能破壞“規矩”,如此脆弱的“規矩,”也太不像個“規矩”了。 2)槍打出頭鳥? 木秀于林風必催之,新員工積極表現無可厚非,但是過于積極的表現往往會被排擠,原因就是太過積極。既然想積極努力,就要承擔相應的負面信息。優秀的人,有時候就是容易被“排擠”。 3)個人行為? 受到了排擠,要搞清楚是個人在排擠你,還是整體在排擠你。如果是個人,遠離即可,這樣的人,基本都是自己不努力,還不允許別人努力的“爛人”。負能量爆破的人,遠離,小心爆了蹦著你。 4)團隊行為? 如果是團隊都排擠你,是時候考慮為什么了。我的問題?團隊的問題?我的問題:如果我個人只是正常的多工作而加班,沒有主動去討好諂媚任何人,沒有那種刻意的虛假的表現,基本就不是個人的問題。團隊的問題:一個自己不努力,也不允許別人努力的團隊,自己想想是加入他們,還是遠離他們,是不是值得待下去? 二、排擠新人的老員工 1、為什么提醒? 1)關心同事,適當提醒不要太辛苦 如果老員工提醒的出發點是關心同事,而被誤解。虛驚一場,好好溝通,明確表達就好。 2)擔心新員工的表現,影響到個人 老員工要接受新員工樂于表現的行為,老員工作為新員工時,表現的可能更明顯。要有寬容的態度,個別新員工積極表現,不會帶來什么“惡果”,大可小肚雞腸,去排擠別人。 3)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人是群體性動物,新員工往往會向團隊靠攏,但對于新員工的“格格不入”,團隊成員就會站出來提醒,如果不聽勸告,就證明我們不是“志同道合”之人,不是“一路人”,排擠之。 2、做好自己,理性看待新員工 1)做好自己,提升自己 老員工要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此來鞏固自身地位。而不是靠“排擠”他人來鞏固自己。 2)理性看待“后浪推前浪”的問題 “后浪推前浪”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這是大趨勢。作為老員工必須理性看待,一味的排擠,即改變不了現實,也是在變相的加快被“后浪拍在沙灘上”的速度。把用于排擠新員工的精力用來工作提升,才是正道。 三、企業 1、倡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積極向上,不代表天天加班,個別員工的天天加班或許是員工能力的問題。作為企業來講,倡導努力工作,提升效率,而非加班文化,加班文化有時候反而是效率低下的表現,而非積極向上。 2、發現“爛人”,及時清理 對于團隊中的“爛人”,及時發現,及時清理,避免“一個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每個團隊中其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爛人”,程度不同而已,文化上積極引導他們成為正能量的人,制度上,嚴懲不貸。 總之,新員工被排擠,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不是員工個人的問題,僅僅因為所謂的壞了“規矩”而被排擠,還是加自己的班,讓別人說去吧。否則,你不積極,這些人又會說你“不懂事”,不知道多干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