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帶你了解山海經 1、山海經是一本啟迪智慧之書 提到《山海經》,不少朋友腦中都會浮現出,一幅由異獸、奇珍、秘聞勾勒出的瑰麗多姿的畫卷。 從這幅畫卷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上古時期的先民們,是如何在鉆木取火的時代里,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帶領人類族群開創美好未來的歷史片段。 魯迅先生就是個“山海”迷,他在《阿長與山海經》中,詳細描寫了自己是如何對這本古書產生興趣的: 【曾經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現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 玩的時候倒是沒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記得繪圖的《山海經》。】 【山海經】 時至今日,《山海經》究竟是何人所作,具體已不可考,有人說是禹、伯益。 也有人說它不是一個人所著,而是上古時期的部落領袖們,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知識匯編成了一本《山海經》。 從敘事的時間跨度來看,第二種說法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作為一本涉及了山系、水文、動物植物、礦藏、國家地理、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等領域的百科全書,《山海經》在古時候往往被當作啟迪智慧之書使用。 2、我們如何入手讀懂山海經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中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該書記載的內容中,包括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異獸。 如此豐富、詳實、系統化的知識,奠定了該書在國人心中至高的地位,古代的史學家也時常參考本書中出現的信息,記錄歷史典故。 比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后羿射日等等故事,便記載在《山海經》中。 不過,縱然《山海經》是一個隱藏的知識寶庫,但里面晦澀的文言文,加之正文中提及的關于山川、植物、動物的名詞稱謂,和今天我們概念中的東西,都有很大差距。 【山海經】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讀懂山海經,是需要技巧的。 首先,我們需要一套比較規范、標準化的《山海經》,不喜歡純古文的朋友,可以選擇帶注釋的版本。 其次,《山海經》首先是一本地理著作,它是先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而出的智慧之書,其目的是為了讓后人更容易在上古時期那種野獸遍布,人類卻還在使用石器的時代里生活下來。 所以,品讀《山海經》的時候,我們可以在了解上古時期華夏大地周邊地區地理位置的同時,還能很清楚地明白,在古人心中:什么東西有危險,什么東西很安全,從而達到趨利避害的效果。 【山海經】 例如《山海經·山經·南山經》開篇就點明:【南山經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饑……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一段話之內,就包括地理位置、水流走向、資源特產,有了這樣的信息,上古先民們就知道某某地區,有吃的、有藥材、有水資源,并且沒有猛獸,是適合生活的好地方! 在此,不得不對古人的智慧表示佩服,竟能讓我們在觀看異獸的時候,還能學到很多有意思的小知識。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