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黃帝陵祭拜,紅色根據地延安之行是我這次西安旅游的重要項目,而黃河壺口因為夾在這條線路之中,所以順道去了。做為山西人站在黃河壺口的陜西一側觀看壺口瀑布的壯觀,老實說有點慚愧,這也應了遠處的景色才是風景的那句話吧。 黃帝陵祭拜是在5年前我才有的想法,年輕的時候有尋根問祖的情結,沒有實際的行動力,50而知天命,退休以后我準備用實際行動來化解這個情結了。 小時候聽著父母親的故鄉口音,感受著他們的故鄉情結,而我卻是一口家鄉本地口音,不知道故鄉是什么樣子的人。 我是在父母親工作的地方出生長大的,那里算是我的家鄉,不是我的籍貫,回籍貫所在地祭奠祖宗既是尋根也是一種對自我的姓氏認可,黃帝陵祭拜則是一種民族精神的提升和認可了。 根祖文化指的是中國人傳統的落葉歸根和認祖歸宗思想,是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情結牽掛,我也不例外。根祖從族姓開始,姓氏從黃帝開始,黃帝陵祭拜是這次西安之旅的重中之重了。 02 早晨冒雨出了住處集合,坐上旅游大巴后基本上沒有聊天,雖然耳邊有導游在不停地解說和銷售,但是我基本上沒有聽進去,眼睛一直看著窗外,隨著一掠而過的青山綠水,放開思緒想象著黃帝陵的樣子,回想著祭拜祖先的那份神圣,沒來由的還有些忐忑呢。 公祭有肅穆隆重的場面,民祭有盛大虔誠的場面,我應該以何種方式來祭奠呢,是看看就走呢?是三拜九叩?還是淡淡地鞠躬點頭呢?隆重登場肯定談不上,草草了事我不愿意,去了怎么做才能合適,一路走一路想著。 黃帝陵祭祀活動是一項莊嚴而神圣的祭祀活動,分公祭和民祭兩種,公祭是每年的清明節,以官方名義組織的有嚴格規模、等級和儀式的大型祭祀活動。民祭活動則在重陽節期間舉行,由民間自發、自費組織的注重的是民間性和民眾的參與性的黃帝陵祭祀活動。 無論是公祭還是民間祭參與的人都不少,黃帝陵祭拜是海內外華夏子孫最重視的祭祀活動,是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精神,共謀祖國大業,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項重大活動。 陜西省黃陵縣申報的黃帝陵祭典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思量之間大巴駛入了黃陵縣境內。黃陵縣,聽其名知其意,別名龍鄉,隸屬陜西省延安市,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所在地,被命名為“中國黃帝祭祀文化之鄉”和陜西省首批旅游強縣。 沿著醒目的黃帝陵路標提示,大巴很快就到了黃帝陵,聽完導游安排后,我和老伴抓緊時間去軒轅廟、祭祀大殿游覽參拜。 03 黃帝陵旅游景區主要由軒轅廟,黃帝陵組成,軒轅廟有黃帝手植柏、漢武掛甲柏、碑廊、人文初祖殿、軒轅廟、軒轅殿、祭祀廣場等。黃帝陵有神道、漢武仙臺、陵墓、龍馭閣、以及古柏群組成。印池公園細看的話也算是一個休閑場所了,可惜匆匆忙忙沒顧上多看幾眼。 軒轅廟,有南北軸線排列的山門、誠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大殿神龕內有用墨玉刻制的黃帝浮雕像。院東碑廊內有歷代古碑。廟院內有古柏,最高的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黃帝手植柏”,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距今有五千余年。院內有“黃帝腳印”和“夸父追日石”等景觀。 軒轅廟幾處碑刻和里面的介紹簡單地看了一遍,門柱上的對聯我站在臺階上認真地讀了一遍。 開天辟地始祖神圣通四海; 人文光輝千秋永照遍九州。 院內千秋柏祥云騰紫閣; 亭中誠心人喜氣繞朱軒。 到了人文初祖大殿前,有管理人員引導祭拜,這是我最想做得事,整理儀表,請香、上香、叩拜,虔誠地完成了一套祭拜之禮后,隨行的團隊已經走遠了。老伴一邊拍照一邊等我,我們繼續往祭祀大殿走去。 祭祀大殿用氣勢恢宏來形容最為恰當,天園地方的內殿設計又把你的看點拉的長長遠遠的。 大殿內有游客擺著各種姿勢拍照留念,我和老伴沒有留影。 我覺得旅行拍照其實也是一種教養,在哪兒拍,用什么姿勢拍,得看周圍的環境才行。 在跳廣場舞的紅火熱鬧的場所拍嚴肅的照片不合適,在嚴肅恢宏的祭祀大殿和祭祀廣場拍跳舞的熱鬧照片也不合適,背景不同拍到的照片畫面感不同。 在嚴肅恢宏的祭祀大殿里我們該留下的是一份敬仰、敬畏的虔誠祭拜之心而不是到此一游的戲嘻鬧騰照片。 祭祀活動的中心祭祀大殿是每年清明節的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中心,是廣大華人集體尋根的盛會禮儀中心,雖說已經成為一處游覽景點,但言行舉止一定要適度,切不可過于妄為。 旅游拍照留念是一種常態,在什么地方拍,怎么拍,擺什么姿勢拍,卻是一種修養和教養,請謹慎對待。 走出大殿,仰起頭來再讀一遍門柱上對聯 人文初祖功德輝煌冠蓋群倫澤后世; 黃帝子孫團結自強友振華夏慰先靈。 祭始祖繼宏旨重描九州畫卷; 仰將來齊鼓槳共創龍裔家園。 放眼大殿周圍收回思緒,結束此處游覽,抓緊時間去橋山黃帝陵祭拜。 04 隨導游集中后坐上電瓶車行駛一段距離到了黃帝陵,下車后步行爬山,有臺階,有山路,最多的是成片成片的古柏。橋山古柏群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沿路還有不少詩詞石刻還有一塊“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立在路邊的顯眼處,古代來祭陵的人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為了表達對先祖的敬仰之情,都要在這里下馬、下轎后才能步入陵園祭祀。 自古以來黃帝陵就是中華民族祭拜祖先的神圣之地,祭祀禮儀隆重而莊嚴。 踏著千年的古道,享受著千年古柏的庇蔭,行進中有點近祖情怯的忐忑。 有記載的黃帝陵祭祀,最早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秦靈公三年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幾乎都曾經親自或派人祭祀過黃帝陵。 踏著先祖的足跡在根祖文化的感召下我也來了,忐忑中走近陵寢,理一理旅途中有些凌亂的頭發,拉緊匆忙中敞開的衣衫,朵朵腳底的雜塵,摸一摸有些疲態的臉頰,整理好儀表,安撫好情緒,在管理人員的引導下請香、上香、祭拜、行禮,莊重之中一顆忐忑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又走進中華姓氏祠堂請張姓、李姓牌位上香叩拜。再回黃帝陵前靜靜地站了一會,此刻我的內心感覺特別踏實和滿足。 看看離集合的時間不多了,后面的景點來不及去,踏上返程吧。 路過漢武帝劉徹修建的漢武仙臺,登臨其上除了觀看四周的景色以外,還聽了一會黃帝陵風水解析,購買了一張《龍脈圣境黃帝陵》的宣傳單。 漢武仙臺有“登臺一次,增壽一年”的說法。 返回途中路過抗日烈士墓的指示牌,老伴好奇,我們一起過去看了看,是劉漢初烈士的陵墓,老伴簡短地給我解說了一些劉漢初烈士的事跡,至此黃帝陵祭拜行程算是結束了。 奠華夏宏大業基始祖恩德澤萬世 樹炎黃浩然正氣民族精神炳千秋 05 午飯以后集合去下一站黃河壺口瀑布。山西人到陜西看黃河壺口瀑布,只能用順路來解釋了,走近黃河壺口瀑布是我們拍照最多,呆的時間最短的地方了。 短短的40分鐘里,聽著黃河怒吼的咆哮聲,有人頭攢動的擁擠拍照,有彩虹戲水的黃河美景,還有遠離人群思緒萬千的思鄉情懷。一邊用耳朵聽一邊用眼睛看,一邊還享受著到黃河水土的洗禮。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 當黃河之水匯聚在壺口的時候,她變成了撐起華夏文明的能量,如果你從陜西一側觀看黃河壺口瀑布,她就像一隊一隊的陜北漢子在粗獷的吼喊聲中用堅強的脊梁支撐起了紅色根據地延安。如果你從山西觀看黃河壺口瀑布,她又會像似精明智慧的晉商背后怒吼著精神支柱,用她的能量開拓出了中國的金融先河。 黃河壺口瀑布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景觀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能量,站在黃河壺口的岸邊,在那隆隆的怒吼聲中你可以放開想象的翅膀,放飛自我,她是力量的源泉,讓你能狂放也能讓你踏實而堅定。 黃河壺口之行從震撼開始由激動收場。熱乎乎的黃河烤小魚吃的挺香的,給孫子買了一套黃河斗鼓后結束行程。 晚飯后的住宿地居然是壺口窯洞山莊,一排排高低錯亂的窯洞從外形上看有新有舊,內部裝修更是恰如其分了,我們住的知青窯洞進去一看就有了感覺,玉米,草帽還真有當年的貧寒的模樣呢,只不過是形似而已,比起當年的條件來好了很多吧。 06 第二天的延安之行導游居然要求4點半吃飯5點就要出發,跟團出行的弊端又一次顯現出來了。 迷迷糊糊之中到了南泥灣,看看時間早晨7點,走下車后,南泥灣的早晨空氣濕潤涼爽,不看地名還以為到了南方。 放眼望去四周是大片的綠色梯田,走進供游人參觀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館內有實物、圖片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簡略地看了一遍。在路邊的攤位買了些南泥灣的小米和黑小米,準備回家嘗嘗。 站在清晨的南泥灣田頭,突然間想起一個問題跟老伴一起議論了起來,陜西省是典型的黃土高原,西安更有火爐之稱,我們從西安一路走來怎么沒有看到黃土高坡呢?馬上就到延安了沿路居然滿眼綠色,基本上看不到裸露的黃土地了。原來陜西近年來的植樹造林搞得特別好,綠化面積達到了65%,整個陜西省已經再也不是以前的黃土漫天飛舞的景象了。西安的熱也有了南方的味道悶熱而不是干熱呢。 戰天斗地,人定勝天是我們這一代人喊過的口號,能不能做到,看看南泥灣,看看如今綠色成片的陜西就能知道。 07 坐上旅游車繼續走在去延安的路上,這下沒了睡意。眼睛卻有些忙不過來了,一會兒看看左面,一會兒看看前面,一會兒再看看右面,有時還得轉過身去看看后面,平坦的高速公路,綠茵茵的大山小山,被急駛而過大巴摔在了身后。 看!延安!紅色根據地延安到了。 延安別名膚施,有的說是因為鮮虞王子膚施居住在此而得名,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尸毗割膚飼鷹的自我犧性精神而得名,還有一說是為了紀念鎖骨菩薩的施舍而得名。 不管那種說法吧,當老伴說起延安這個別名膚施的時候,我還不知道這兩個字怎么寫,后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了。 延安的游覽景點由旅行社安排,第一站棗園,第二站王家坪,第三站延安特產購物,第四站觀看紅色延安教育劇《延安保育員》。 延安之行可惜的是沒能去寶塔看看,參加旅行團一定要事先把項目一一核對好了,別因為疏忽錯過了想去的景點。 棗園和王家坪的行程大同小異,有當年中央領導人的舊居,有中央機構的所在地,大部分都是后期修繕過的。這些舊居儉樸無華,有故事、有照片,最吸引我的是掛在每家每戶墻上的地圖。 不管是走進哪一家,墻上基本上都貼著一幅能看懂的簡潔軍事地圖,那一幅一幅簡潔的軍事地圖,有的停留在當年的大戰役中,有的標注著紅色根據地的地域,有的是進攻和防御用的地形圖。結合最近觀看的紅色大片,新中國的建立有天時地利的因素,更重要的還是人和了。 延安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的體現,也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氣概。走進紅色延安是一次回顧之旅也是一次紅色教育之旅。 一場簡短的安塞腰鼓表演把視線拉回到陜北漢子的粗獷和豪邁之中。一場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成的紅色根據地舞臺劇《延安保育員》又把視線拉回到了戰爭年代的殘酷場面,對比過去和現在,感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感恩我們生活的和平盛世。 黃帝陵、延安傳頌的是中華民族的人文歷史,弘揚的是民族精神,黃河壺口卻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偉大景觀。兩線一點,兩天一夜的行程,在崇敬、震撼、敬畏的心境之中結束了。 中華國脈承龍脈 黃帝英魂壯民魂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啊 延安,你的名字將萬古流芳 在歷史上燦爛輝煌 用原創文字記錄生活點滴,讓溫暖在字里行間自然流動。 生活隨手記,溫暖自然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