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于一個需要遠離他鄉(xiāng)居無定所,消費不斷升級,可是工資卻一直留級的和平亂世,雖然一直在拼命奮斗,卻無意間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房奴”“車奴”等詞匯由來已久,絕大部分人窮其一生的價值就是一套70年產權的房子。車子除了交通功能外還自帶炫富功能,所以當代婚姻的前提不是“父母是做什么的?”,而是“是否有房有車?”。 對于絕大部分人的工作選擇是:什么賺錢做什么。再大的夢想終究敵不過現實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當代只有極少部分的人在為“生活”而努力,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脫離“生存”二字。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件事特別奢侈,這是“富人”的游戲。“窮人”做不起也不敢去做,因為他們想的永遠是“會失去什么?”,而不是“能得到什么?”。 “富人越富,窮人越窮”是有道理的。 其實,我倒覺得:一個年輕人能賺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能有什么樣的經歷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我們都曾厭惡勾心斗角利益熏心的職場社會,但隨著時光的推移我們竟成了這部戲里的主角。 或許我們都曾討厭唯利是從的卑躬屈膝,卻不曾想在生存壓力面前這竟是人生第一課。 或許我們都曾厭惡自私自利的人,卻不曾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竟能瞬間說服自己。 縱使身處這渾濁的泥潭,只要保持初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走自己喜歡走的路,終有一日會功成名就出人頭地,成為這世上的“富人”。 “愛我所愛,做我想做”或許可以成為摘掉“窮人”帽子的鑰匙。您的覺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