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稱扁鵲飲上池水, 故能洞見臟腑, 其所治病無不立起, 毋待切脈而后知者也。 然扁鵲常有, 而上池水不常有, 則凡號為醫者, 脈之名義, 可不講之有素乎! 夫經絡府俞, 陰陽會通, 玄冥幽微, 變化極難。 上古神農、黃帝、 岐伯、鬼臾區等, 神明天縱, 何可幾及。 降至叔世, 即有人焉才高識妙, 可以仰窺圣域, 亦須精求典籍, 上發金匱玉函之藏, 下集專家授受之旨; 學以博而漸通, 心以疑而啟悟。 如此則借證有資, 力省功倍。 所謂將登泰岱, 舍徑奚從; 欲詣扶桑, 非舟莫適。 今者各承家伎, 不事讀書; 附會臆見; 展轉相迷。 初學則但知《難經》《脈訣》, 泛濫則空談劉李張朱。 不知《難經》時與《靈素》相左, 《脈訣》明系入室操戈。 仲景專法《內經》, 余者不無出入。 知而不能讀, 讀而不能解, 解而不能通, 其中肯綮, 固非淺識所能窺測。 乃如王叔和。 晉之名醫也。 所撰《脈經》, 欲以發靈蘭之秘, 建后學之準, 斯亦勤矣。 而移易穴道, 誤決死期, 開妄人之簧鼓, 遭后來之指摘, 況其下焉者乎! 近者高陽生之偽訣盛行, 比于鴆毒, 而家弦戶誦, 略不可解。 幸蔡西山、戴同父輩, 大聲疾呼, 明正其罪。 乃世猶充耳, 奉若典謨。 蓋以師承既謬, 先入為主; 封己自限, 忠告難施。 將使五臟六腑之盈虛, 血脈營衛之通塞。 觸涂成滯, 胥天下而趨邪說者, 豈非寡學之故, 不自登于大道乎? 嗟乎! 使學人而志慮淵微, 機穎明發, 溯流窮源, 旁收曲采, 善讀古今之書, 扶絕學于將墜, 雖為執鞭。 亦所欣慕。 曾何待上池之水, 侈為異聞也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