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菊花”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后,詩人們鐘愛它的清秀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 一身傲骨。
自古以來,人們頌菊、贊菊、菊花之美在于它;傲霜怒放,氣韻高潔,因而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
現代人在繼承古人對菊花的認識的基礎上,產生對菊花文化新認識,也相繼的引申出了新的菊花文化。在這其中更多的體現在,攝影者對菊花的青睞與喜愛,百拍不厭,淪陷其美拍之中。~前言
寒菊 / 畫菊
宋代: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
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不第后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題菊花
唐代: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代: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菊花
明代:唐寅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菊花
唐代: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飲酒·七
魏晉: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長安九日詩
南北朝: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寒菊
宋代: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朱淑貞《菊花》
菊花如志士,過時有余香。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白菊二首其一》
宋·楊萬里
霜後黃花頓不中,獨余白菊斗霜濃。
與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唐·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國獨如霜。
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