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離休老干部”奧巴馬的文藝生活:手不釋卷,靠出書年入千萬 來源:環球人物 ![]() 睡一覺起來,時光就已經來到了2020年。感嘆歲月易逝的同時,你有沒有開始規劃自己新一年的書單呢? 前兩天,“離休老干部”奧巴馬同志又出來玩了把“文藝”。 他在INS上曬出了自己的“2019年書單”,讓全世界知道了這位前美國總統、酷愛文學的“寶藏男孩”,到底在讀什么、想什么。 與往年類似,奧巴馬的書單融合了歷史性的非小說類和文學小說等,既包括有關移民危機的《失落兒童檔案》(Lost Children Archive)、莎莉魯尼的《正常人》,也有探索白人男性身份主題的《托皮卡學校》(The Topeka School)。 ![]() “這對我來說已經成為有趣的小傳統,希望對你們來說也如此”,奧巴馬寫道,“由于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事,讓我們很忙碌——工作、家庭生活、社會和志愿者活動,文學和藝術可以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奧巴馬還在附帶的文案中感慨道:“(這些書籍)為我帶來一些光明。” 眾所周知,奧巴馬是一位十足的“文藝咖”。從書籍到電影,他所關注的作品題材涉獵廣泛,且口味與豆瓣文青們基本一致。 底下留言中一位網友打趣道:“想念那個能夠讀書的總統。” 愛讀書的奧巴馬 奧巴馬“嗜書如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他曾說,閱讀小說讓他“能夠更好地想象自己擔任總統期間人們的生活”。 書籍是這位美國前總統了解世界的工具,也是一個連接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重要橋梁。《紐約時報》說:“自林肯以來,奧巴馬是唯一一位通過閱讀和寫作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信念和世界觀的美國總統。” ![]() 執政八年間,奧巴馬被海量信息包圍,時常囿于極端的黨派之爭和嘈雜的聲音中。但他從書籍中獲取知識、靈感,從而對人性的復雜和微妙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為總統,常常在短時間內有大量信息朝我涌來,閱讀可以讓我慢下來清理思路,讓我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總統任期臨近結束時,他在演講中毫不掩飾讀書對自己帶來的幫助。 關于“讀書”,奧巴馬并不是附庸風雅。就算在白宮那段日理萬機的繁忙日子里,他依然堅持每天閱讀。就像《紐約時報》前首席書評家角谷美智子報道的那樣——他會在大多數晚上閱讀大約一個小時。 ![]() 在所有書籍中,奧巴馬最喜歡的類別是傳記,尤其是往屆美國總統的傳記。 美國總統可能是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位之一,需要每天在成千上萬的信息量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并作出決定上千萬人命運的決定。 閱讀往屆總統傳記可以幫奧巴馬看到歷史大局,避免陷入“自己面對著前所未有、難以解脫的困境”這種自怨自艾中。“想想羅斯福在二戰中面臨的困境,就不覺得自己這些困難有什么了。”奧巴馬說。 除了傳記,科幻類小說也是奧巴馬往年書單中的常客。其中中國網友熟知的,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拱頂之作——《三體》。 ![]() 據劉慈欣介紹,奧巴馬在看完英文版的《三體》第一部后,曾讓美國白宮給他發郵件“催更”,并直接動用總統特權索要當時還未出版的《三體》第二、三部。當時大劉以為是騙子,隨手就把郵件給刪了…… 直到奧巴馬通過美國白宮聯系到了中國外交部,然后外交部又輾轉聯系上了大劉,他才相信原來真的是奧巴馬本人來“催更”。 關于這本書,奧巴馬的評價相當高:“這本書的格局太大了,讀起來很有趣。相比這部小說,平日和國會的纏斗就顯得分外渺小,畢竟我不需要擔心外星人入侵。” 作家奧巴馬 除了堅持閱讀,奧巴馬還有寫作的習慣。 當年在芝加哥當社區組織者時,奧巴馬就已經開始創作一些短篇,并堅持寫日記。他擅長從身邊的小事中汲取創作靈感,寫過許多有著挫敗和失落感的老人。 “我寫的不是那種杰克·凱魯亞克風格的年輕人在公路之旅中尋找自我的故事。”奧巴馬解釋道,“我寫作主要是為了表達對過去的追憶和自我的反思。” 他酷愛文學,從被父親拋棄的黑人移民到坐上總統寶座,這一點從未改變。就像美國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奧巴馬具備一種作家的感知力——他能在全情寫作時仍保持客觀,像小說家一樣對細節精準地把握,并在抒情、通俗和深刻這三種風格之間精準自由地轉換。” ![]() 年輕時的奧巴馬早在2004年,奧巴馬就出版了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書中內容主要是他入讀哈佛之前的經歷:從父親之死開始寫起,一直到他艱難向上攀登人生高峰,最終回到肯尼亞尋根,“知道了自己是誰”。 當時寫這本書的時候,他還不算走上真正的仕途,也從未想過日后會成為美國總統,但他依然站在了一定的思想高度,思索了美國正在面臨的社會問題,比如文化差異、種族歧視。 從2005到2016年,奧巴馬又以“政治家、父親”的身份出版了兩本書——《無畏的希望》《贊美你:給女兒們的一封信》。加上《我父親的夢想》,三本書一共為奧巴馬帶來了1560萬美元(約合1.08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無畏的希望》然而,這筆收入并沒有完全進入奧巴馬口袋。他把版權收入中的一部分捐獻給慈善機構,包括奧巴馬基金會。出版商還會將100萬本書以他的名義捐給非營利性機構“第一本書”。 文字是上帝賜予奧巴馬最好的禮物,不管是上任前還是擔任總統期間,他都沉醉于書香無法自拔。 據悉,卸任后的他還將繼續寫下去,將自己在任期內寫的日記整理后編成回憶錄。 受母親影響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老。奧巴馬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小形成,而這和他的母親斯坦利?安?鄧納姆是分不開的。 奧巴馬曾說過,一生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母親,一個來自美國中西部地區的白人女子,“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于她。” ![]() 斯坦利?安?鄧納姆奧巴馬的母親在16歲那年認識了他的父親——老奧巴馬。當時老奧巴馬是一位來自非洲肯尼亞的留學生,智商超群,撩妹技術一流,他們很快墜入了愛河。 1961年8月4日,奧巴馬出生。但此后不久,老奧巴馬就露出渣男本性,拋妻棄子。 1964年1月,母親向身在哈佛的老奧提出離婚,做了她那個年代大部分女人不敢做的事情:嫁給一個非洲男人、生下他的孩子并且離婚。 奧巴馬6歲時跟隨母親去了印尼生活。因為沒錢,母親雖然只能送奧巴馬去當地的普通學校學習,但她利用所有課余時間全力輔導兒子。重視文化教育的種子,就此種在了奧巴馬心中。 就像科比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奧巴馬也見過凌晨4點的雅加達。每周一到周五,母親堅持在凌晨4點叫奧巴馬起床,教他3個小時的英文,然后奧巴馬再去學校接受當地教育。在他還不到10歲的時候,母親就把《獨立宣言》讀給他聽了。 有這樣的家教,長大后的奧巴馬順理成章成了學霸,在美國頂級學府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讀了本科和研究生,書籍依然是他的好朋友。 當上總統后,網上流傳最廣的一張奧巴馬年輕時的照片,就是他在哈佛讀書時手捧一本書拍的。 ![]() 相信也正是繼承了母親對于知識的尊重,才讓奧巴馬一路披荊斬棘,站上了權力巔峰。 從被父親拋棄的非洲棄子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后來走的路本身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小說。 到時候,奧巴馬的傳記可能又會成為某任美國總統的睡前讀物了。(作者:隋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