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一 得遇黃涵文先生,還得感謝山西網友書君女士,是她的推薦,才有了我們近三年來的互動交流。黃老師,不論從學識、涵養、經歷、年齡,都是我的長輩、老師。先生明年喜壽,但心態極好、知識與日俱新,且是網絡達人、百度貼吧、網易博客,粉絲遍及寰宇,是各階層、各年齡段、各行業人士的作家偶像。想來,我去年編輯一道詩藝社網刊時,以為他是我的同齡人,在點評其作品時,多有冒犯與初生牛犢意味,或許,黃老師早就淡忘與寬容于我,這就更見先生的品德涵養與高風啦! (這是黃寒涼先生早期編著的作品) 兩年來的虛擬網友,也能走進現實的。在今年4月16日的一道詩藝社實體成立大會上,終于見到了黃老師,是一個比我想象中的更高大、年輕有朝氣、有精神、有涵養。在華泰賓館迎接時,先生從手提袋里,掏出兩本厚厚的新著,就更增添了我的崇敬與憧憬之心。晚上宴會上,我們侃侃而談,相見恨晚,這一接觸,覺得先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 先生為人敦厚、溫文爾雅,說話語調平和、不動聲色;愛好讀書、欣然忘我,著作等身、辦事很講道義與信用;平易柔和、關心他人,春風化雨、以身作則、桃李滿天下;謹慎行事、恒剔于友,無煙酒果之嗜,棋麻牌茶而不沾,是近于圣賢的好人。以上是我對黃老師的初淺概述,可以說,人海茫茫,我得遇先生,是人生之幸,更是網絡信息時代之榮。 (黃寒涼先生在第五屆順德郴州人年會上致祝酒詞) 先生是個少睡眠的人,有次凌晨三點醒來,一時半刻又睡不著,于是到各大一道詩藝社群里巡游,見先生還在與人互動,我撥動先生的微信電話,一聊就是東方既白,連黃師母也來問訊,而成為我們“忘年交”的新注解了。 近年來,先生將自己以前在博客、貼吧里的文字,系統梳理,成書不少,統稱為“榕窗隨筆叢書”,且一年一大本,一經印出,友人、同好,學生、故舊一搶而空,可見先生的“文字火力”太猛,日夜筆耕不輟。去歲年中,因其每天有一條“涵文雨絲”發到一道詩藝社的各群,每每讀后,很有感觸,于是就在其下留言一句,他每天下“雨絲”,我每天接“金句”(因本人姓金,權當金氏之句的省寫,而非金針度人喲),但語語有內容、句句見真知灼見,而我的形式,是擬成一聯或一對偶句式,引得先生的親友、學生也來互和,于是成為“涵文雨絲”的點評(點評不敢稱,是先生自己羅列一起,形成獨特的點評式)。 (黃乃雄、黃寒涼、蕭敏與澳門商會會長李紅、副會長鄧海強、第一傳媒總裁黃春森的合影) 我想:讀雨絲,是不同于時下一般的“心靈雞湯”,《讀者·語絲》的;因為這里是談人生、談為人處世的哲學、談日常生活的點滴、談讀書讀史的心靈感悟;有時,先生會考慮到我的處境、我的心態,發一些教誨于我的語句,每每此時,我就會在腦海浮現一位慈父、師長,在規勸我,在啟發我,當然,我們的約定,我每天再忙,也會抽一段時間讀之應之,先生出差在外、活動在外,也會準備多條,儲存其手機里,雷打不動地適時發出,我們近500天的互動,這是一個老者與我的談心,更是一位長者對我的諄諄教導,當然,文字一經發出,就是我們倆及所有朋友的心靈默契之交流。有時,等不到先生的“雨絲”,我就會想先生的處境與身體狀況,畢竟年歲大了嘛!而我,沒有及時發出感應的語句,黃老師也會惦記遠方的我,因為我們已經相互地走進各自的心田,潤物無聲,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彼此心神之交,是勝于一切的。 (黃寒涼與女兒們在一起) 初次見面,同行的作家村水君與我,三人走進廣州賓館電梯的那一刻,黃老師欣然而激動地說:“村水,今天我要與金老師睡一個房間,就不陪你啰!……”。看得出,先生有許多知心話、朋友情、兩地思,堆積一處,一夜傾瀉啦!那晚,我們幾乎沒有睡,從十點半,一直講到凌晨三點,最后先生說我明天大會要發言,早點休息吧!于是,默默然,我睡著了,可黃老師一宿未睡,五點時,醒來,我們又談了三個小時,這難道不是相見恨遲,個中情愫,唯有先生知我也知! (黃寒涼與嶺南幸福第一村村長陳方、五人足球隊總裁劉孝五合影) 在《涵文雨絲》一書即將付梓出版之際,涵文老師邀請我寫個序言,我一聽很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有何德何能擔此大任呢?在先生的一番說明與規勸下,還是答應下來了,于是,從頭找來黃老師的書籍、文章、簡介、以及許多朋友的回憶,評論,字字讀來皆含情,句句寫出真善美。 在《涵文雨絲》一書即將付梓出版之際,涵文老師邀請我寫個序言,我一聽很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有何德何能擔此大任呢?在先生的一番說明與規勸下,還是答應下來了,于是,從頭找來黃老師的書籍、文章、簡介、以及許多朋友的回憶,字字讀來皆含情,句句寫出真善美。 先生首先是個教育家,其弟子、學生,大有出息,遍及海內外各個部門,其子女也很有成就,這點很令我折服,因為我自己也當過老師,說實話,是個不稱職的。作為一個教育家,最大的方法,應該是愛,愛的教育、愛的感化,這點得到《風雨人生》的作者歐陽華麗女士的印證。她是黃老師的學生,寫一個長篇傳記文學,就是以黃涵文先生為原型,敘事及形象塑造,是可感與真實的。其一些在北大、清華、哈佛、麻省、劍橋等名校畢業的學生回憶,也可以看的出先生是個大愛于心、善于提攜后學、樂于助人的好師長,而且,在當年教書之際,經常給其學生一些影響他們一生的話語,這就是黃老師整理“雨絲”成冊,并且公之于眾的初衷。文中每日一條,其實無形中,延續了他的講壇、延伸他的教鞭,這是一種人生境界提升到高層次的感悟,也是指導后輩、指引年輕人在各自人生之路上一個積極的方向。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金針度人的處世良方。我們說,經濟發展快速道上的國人,丟失的就是我們的靈魂與傳統文化。雖然人們的生活及物質補給已經很豐富,但這一課,于今于世就更有她的現實意義與普世價值。 (作者余一與黃寒涼先生在一起) 在我的40后朋友中,有許多恩師、親戚、網友、詩藝社的顧問、社長等,黃老師是個性鮮明、愛憎分明、熟悉網絡的一位。我們說,歲月是一本最好的故事書,攤開來就是一個個歷經風霜與資人寶鑒的傳奇。酸甜苦辣,盡顯生命富有;赤橙黃綠,方見人生斑斕。是的,我們臥談,總為其年輕時的浪漫,與前蘇聯的筆友,美麗的格力娜小姐通信,成為一段青春年少時難忘的廊橋遺夢。 (黃寒涼先生在中國電子商務第11屆佛山片區十大牛商爭霸賽的評委席上) 由于先生讀古書多、喜歡鉆研、有獨立思維、年輕時的敢說敢干,也為他的不幸,平添幾許煩惱。他歷經許多磨難;但頭腦靈活,笑傲困苦,一個人背井離鄉,外打工,交奇友,做油漆、干小工、當工頭攬工程,成為最早的“下海”客。不論身歷饑寒交迫,汲汲乎斗米之難,還是命懸一線、身心俱損時,先生卻永葆一種樂觀向上、詩情畫意,以勞代酬借閱書籍,愛書如命、頑強自學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成為一鳴驚人的“超級學霸”,這個九死未悔的回鄉知識青年,終于迎來了展示自己才學與演說的舞臺。 我在想,是什么東西引領先生如此曾經滄海,又能抓住自己命運的咽喉?唯一的答案就是:讀書。因為書中自有圣賢道、書中自有甘苦糧,書中更有濟世方。其次,就是先生的意志。面對一切磨難不低頭,不膽怯、不退縮,一股正氣于胸,從歷代圣賢的話語與德行里,看到了正義、大道,于文于學、于毅于勇、于仁于信,先生自有自己的一番見識,難能可貴的是,他將這些心得、體會,筆記、考辨,整理成書,廣散于親友、學生、同好,讓他人從中得到啟發、感悟。正如先生在一篇《自序》里提到的:不圖蝸角虛名,不求蠅頭微利,惟愿留存親友,以勵后人……不論是他的《閑話人生》、《絮話教育》、《漫話做人》、《趣話男女》,還是今天的《涵文雨絲》、《榕窗詩草》都是作者心血的凝結,都是一顆顆璀璨的驪珠珍貝,給人無限美好的。 (黃寒涼先生與文史學家謝武經教授在一起) 最后,我還是詳談一下新鮮出爐的《涵文雨絲》吧!涵文先生,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精通古今變體的散文家。清代詩人龔自珍一首“莫從文體論高卑,生就燈前兒女詩,一種春聲忘不得,長安放學夜歸時”。“莫從文體論高卑”,這里是指作者用真誠的心情表達自己的主張,文體沒有尊卑之分,但題材有取舍,關鍵在于作者自己的修養、學養、見識、胸襟、眼光、態度、目的等等,風花雪月,在高尚人眼里,自有其勵志、踐德的分量: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湖上蕩舟青入眼,身無俯仰任縱橫。 當然,文之寫法,變化從心,倫理兼顧;倏忽萬匠,光景在目;欲撲已逝,無所不包,所過如掃耶;大化之德,善者備矣。我想:此書經過先生的梳理與重新編排,大作《涵文雨絲》,一定會從道德人生、讀書心法、做人做事、修身養性、事業前途、以及看淡名利、觀風聽水、旅途有悟、學習方法等多角度、全方位、圖文新穎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他的“雨絲渡人”的。先生不單是一個人生感悟的得道者,也是一個傳播大愛的踐行者,更是一個大美有形的使者。每天在微信群里,與朋友互動,一個問候、一個表情符號,他都要孜孜不倦的回復,而且根據時令、季節、風景的類型,發圖一張跟于其下。圖示十分醒人耳目,美景美情,樂此不疲,而且多年來雷打不動,風雨不渝,這是一種多大的耐心與愛心,多良善的溫暖與癡情。 于是,我又要提起先生的大名來:涵文先生,原名黃寒涼, 1942年生于湖南宜章,生逢寒露,故以“寒涼”名之。名雖冷酷,心地甚是正直樸實,良善謙和,淡泊致遠、慈祥寧靜、信宜寬容。從與先生的交往中,我更感覺到一種近乎圣賢的忠厚,待人如沐春風的溫暖。人生得此良友,勝似宵夜對月,身心皎潔通透,夫復何求哉? (黃寒涼先生及夫人合影) (這是以黃寒涼先生生平為題材的傳記文學《風雨人生路》的作者歐陽華麗和她的老師黃寒涼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