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既然為蘇軾門生,那就意味著他在政治立場上一定是站在蘇軾這一方的,所以在他生命中的最后6、7年時間里,基本就一直處于:被打擊,被貶謫;再被打擊,再被貶謫。他的晚年可謂受到極為不公正的待遇,而他的悲慘,可能用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詞作為代表最為合適。 哲宗元祐年間,秦觀的政治生涯可謂順風順水,不過一到紹圣元年,新黨執政,秦觀開始被打擊,首次貶離京師,為杭州通判,很快又被貶往處州,沒過2年,又被罷職,被朝中派來專門找茬的官員隨便找了個理由,將秦觀貶往郴州。這首詞正是秦觀在郴州任上所作。 北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又名《江南曲》、《踏雪行》等,雙調58字,上下片同調,每片5句,按字數記分別為“四四七七七”,每片的第2、3、5句押仄聲韻。再來看一下本詞調的平仄情況。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符號‖代表上下片同調,加粗字為可平可仄。 上片的前3句,詞人就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極為迷蒙的場景:這個夜晚籠罩在霧靄之中,樓臺在霧中忽隱忽現,渡口也在霧氣的籠罩之下,即便有著朦朧的月光,也已經讓人看不真切,而我想要找到那世外桃源的所在,此時也根本無處可尋。 桃源,即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讓人神往的地方,那個地方沒有戰亂,沒有朝廷中復雜的政治斗爭,有的只是與世無爭的一群人。秦觀屢遭貶謫,想要找個地方避禍都不可得——“無尋處”啊,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煽?,怎堪,怎生承受得?。欢霹N,相傳為望帝杜宇所化,杜鵑“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聲音極為哀切。這2句的大意說:(桃花源是找不到了)在這清冷的、充斥著料峭春寒的旅舍之中,耳邊聽著日暮時分天邊傳來杜鵑的啼鳴,又如何讓人承受得住? 國學王國維認為秦觀這2句為“有我之境”,又說秦觀詞境“最為凄婉”,此2句則已由凄婉“變而凄厲矣”,這句話用來給“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作為秦觀悲慘晚年的注釋,實在是合適不過了。 下片中,“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驛寄梅花,南朝宋陸凱有詩言“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此以梅花代指書信;魚傳尺素,古詩《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尺素,書信代稱。無重數,即“無數重”。這3句大意是說:雖然朋友的書信中捎來了關心與問候,卻也讓獨在異鄉的我,因此而更添諸多離愁別恨。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收尾2句的字面直觀大意說的是:郴江對于能夠圍繞郴山流淌而心甘情愿,可是又為什么還要流往瀟水湘水,再不復回頭呢?如果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恐怕這首詞也不會如此受人重視,實際上還是要從秦觀本身的境遇來看。 如果我們將郴江比作秦觀,就能夠清楚地看到他寫下這2句時的心中的痛:元祐年間蘇軾自起居舍人(專事記錄天子言行)一路升遷至禮部尚書,秦觀自然也是順風順水,紹圣元年開始蘇軾屢遭貶謫,秦觀也受到牽連,至本詞創作之時被貶至郴州。 這樣的經歷對應到這2句中,可以這樣認為,郴江是秦觀,郴山就相當于朝堂之上,天子身旁,瀟湘本來就代指三湘之地,所以秦觀就相當于在說,我本來是躊躇滿志、心安理得地守在皇城之中,天子所在,又有誰能夠料到我如今被貶謫到三湘地區呢? 當時蘇軾的情形比之秦觀更差,已被貶往嶺南近3年之久,侍奉蘇軾20余年,“敏而好義,事先生忠敬若一”的侍妾朝云也因無法適應當地惡劣氣候,染病辭世,蘇軾當時的心情想來也不會好,而且隨后又被貶往瓊州。而這一年(元符2年)秦觀也再次被迫徙往雷州,與蘇軾隔海相望,所以兩個可憐的人倒是能夠常常互通音信了。 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援引北宋僧人惠洪《冷齋夜話》說“東坡絕愛其尾兩句,自書于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我想,蘇軾之所以對收尾2句“絕愛”,不僅僅因為秦觀寫得高妙,更為重要的是蘇軾能夠很輕易地讀懂秦觀詞中所指。 應該說秦觀在這種情形之下寫出這樣的句子,被貶得更為徹底的蘇軾感同身受,誰能想到在自己生命的暮年居然遭遇如此的對待,卻無法用更直接的話來表明自己的抗爭。更為悲慘的是,在雷州的次年(即元符3年,當年哲宗崩,徽宗即位),秦觀本以為此生無望,并不久于人世且已為自己寫下挽詞,卻被朝廷復詔為宣德郎(一個正七品的閑職),在往衡州的路上途徑藤州時辭世。 蘇軾聞此噩耗大哭不止,連日不飲不食,對于秦觀的突然辭世萬分不舍。這是秦觀晚年的悲慘經歷,用這首他辭世前3年便寫就的《踏莎行》來作為對照尤為準確。而蘇軾說“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說的不僅是秦觀的辭世無可挽回,或者這首詞的最后2句讓他感覺絕佳,還有一層更為讓人感慨的意思,恐怕正是說,秦觀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懂得自己的人,即便有萬人也無可替代,此種知音不再的遺憾此生已無法彌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