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銀話筒 圖丨網絡 春天天氣好,百花盛開,有空的時候就騎自行車出去,呼吸呼吸春天的空氣,看看春天的美景。自行車可能是長久不放油的原因的吧,有的時候就有點咯吱咯吱響。每次響的時候,都會下決心一定要盡早解決問題??墒堑降走€是一直拖著。一方面修自行車的地方確實難找;一方面總覺著只是件小事,要想解決,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 一件小事拖了那么多天,今天終于有所行動了。修自行車的地兒不好找,所以就在京東上下單買了個自行車鏈條油,回來我們可以自己上。其實想想,這只是一件小事,一件只會花幾分鐘、甚至很短時間的小事,竟然拖了這么久才解決。 其實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比如最簡單的,每天的洗漱。每天晚上,一會刷刷手機,一會看看視頻,總之不管做什么,就是不想洗漱,總要拖到最后,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才去洗漱。 這種類似的日常小事還有很多,之前總拖著不去做,但最終還是得做。仔細想想,這些小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虛耗了我們很多的精力和心情。你不去做它,它可不只是靜靜地躺在那兒而已,它還會在你的心里形成一定的負擔??傆X得有件事沒做,壓在心頭,讓你的心里不大清爽。 其實會不會和日常小事和諧相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們心里的幸福感和美好程度。 和小事和諧相處,如果養成習慣了,那么做其它事的思維方式、做事習慣也會相應的改變。你可以看下身邊的人,一般能和日常小事和諧相處的人,通常做其它的事也條理分明、輕重緩急處理的很好;不能和日常小事和諧相處的人,通常做其它的事,也是一團亂麻,理也理不清。 那怎么和日常小事和諧相處呢? 1 開始做,形成良性循環 開始做,才有無限可能;不做,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沒有可能。 我們可以從手邊的事做起,哪怕是身邊很小的一件事。用最沉靜的心,把此刻該做的事,開始做、然后完成。 禪宗里有個小沙彌的故事,流傳很廣,你可能也聽說過吧。說有個小沙彌,一直追著師父問:“什么是佛法大義?”老和尚回他:“你今天吃飯了沒有?”小和尚說:“吃了”。老和尚說:“吃了,那就去洗碗?!边@就是禪宗。其實是告訴你,把此時此刻該做的事情做好,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修行也是這樣。相信你在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心里都會有一種輕松、愉悅和滿足的感覺。記住這些好的感覺,也能幫你以后更有興趣的做其它的事,這樣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循環。 2 不強迫自己過度的努力 我一直不強調過度的努力。就像有的朋友減肥,剛開始信誓旦旦,可如果太過努力的話,后來反而很容易放棄,并且容易形成反彈。相反,那些慢慢修行、長期改善習慣的人,卻反而更容易有長足的進步。 的確,比起短跑式的努力,我們更需要的是長期的浸潤,需要的是一點點的優化。我們的日常習慣優化了,很多事情自然而然也就變好了。 “新白娘子傳奇”大家都看過或聽說過吧,白素貞經過千年的修行,才有了故事里的樣子。這里面沒有提她是怎么修行的,但在漫長的修行里,她肯定也是在一點點在改變自己、一點一點的優化自己吧。雖然這只是神話傳說,但也道出了修行的本質。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也都是一種修行,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一點一點優化自己,也是我們對美好時光的一種尊重。 3 列好待辦事項清單 很多時候,都是腦子里剎那間閃過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如果不記下來的話,很多事情很容易就忘了;就是不忘,心里老惦記著這件事,那做事的時候也不能更好的專心。如果列好清單里的話,絕對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安排手頭的事情。 我們的腦子就像電腦一樣,存的東西太多了,就很容易短路。如果腦子里想起的事隨手記下來、列好清單的話,我們的頭腦也會更清爽、更明朗。 這個清單我們可以記在紙上,或者手機上,或者電腦上,總之只要是我們喜歡的、習慣的方式就可以。到時候做一項劃一項;劃的時候,絕對很有成就感。 4 允許偶爾的反復 改變容易,但過幾天就很難堅持了。這是我們很多人的心聲。 但偶爾的反復也沒什么,甚至可以說這是事情的常態。很少有事情是直線上升、直線向前的,不都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只要總體上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就okay了。 我們可以今天試一點,明天試一點,后天不想試了,也可以放一下。歇過一兩天之后,再繼續重新試,再一天試一點、一天試一點,如此循環,這樣時間長了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能不能和日常小事諧和相處,也是一種修行,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我們就從小事做起吧,哪怕是從每天的洗漱做起,哪怕是從你一直想做、但一直沒能開始做的小事開始。 慢慢學著和“日常小事”和諧相處,我們終會遇到越來越好的自己…… PS:這是我的小自行車,拖了很久的問題終于得到解決啦。 - End - 點擊藍字可閱讀其它文章 ↓↓ 銀話筒 ( ID: yinhuatong7) 生活美學不在別處, 就在我們的身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