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小說的環境描寫 1、自然環境的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 (1)角度與內容: 視覺(形狀、色彩);聽覺(聲響)觸覺(質地)嗅覺(味道) (2)層次與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觀察角度(定點觀察、移步換景、俯視仰視的變化)等等; (3)技巧與手法 正側、動靜、虛實、細節、白描、工筆 (4)從修辭角度看 借助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來描寫。 作用: ★從情節結構的角度 (1)開頭: 交代時間地點,暗示社會環境, 渲染故事氛圍,奠定情感基調 (2)中間: 承上啟下,推動情節發展,構成情節轉折 (3)結尾 照應開頭、標題或上文,營造余韻,升華主題 ★從人物形象的角度 烘托人物形象,表現人物心理或性格,暗示人物命運 ★從主題主旨角度: 自然環境體現時代社會特征,影響人物行為性格,有助于表達主題 ★從藝術效果的角度: 營造意境,渲染氛圍,感染讀者 2、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人物方面: 展示人物活動及成長的時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現(影響、決定)人物性格 (2)主題方面 表現社會本質特征。如《祝福》魯四老爺的書房 揭示作品的主題。如《林教頭》中的行進路線 第2節:小說的人物形象 一、特征概括類試題的解題方法 1、從情節角度概括(性格精神思想)特征或變化過程; 2、從細節角度概括: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其他細節; 3、從環境角度概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活動場景、人物關系; 4、從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對該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中提取; 特征包括: 1、性格特征:善良、勤勞、正直、豪爽、含蓄、固執、樂于助人…… 2、精神品質特征:樂觀、悲觀、積極、消極、精神矍鑠…… 3、身份地位特征:人大代表、建筑工人、身份卑微的老人…… 4、思想特征:愛黨愛國、傳統守舊、封建愚昧、思想先進…… 5、外貌特征: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穿著時尚、邋遢、穿著講究…… (提示:形象特點與性格特點不同的是還要答出除性格外的外貌、精神品質、思想、身份地位等。) 二、人物形象的刻畫方法 1、正面描寫 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其他細節; 2、側面描寫 (1)通過環境場面的描寫烘托人物(性格、思想情感、態度) (2)通過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3)通過他人的語言(評價)、其他事物(書信)來表現主要人物; ★側面描寫的作用 (1)委婉含蓄,豐富了作品內容 (2)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分滿真實,具有立體感 (3)揭示(暗示)了作品主題,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態度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1)人物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一類社會群體 (2)主要人物的活動,折射出某種社會現象 (3)帶給人某種啟示,引發關注思考,表達了某一主題 (4)對情節的推進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1)對主要人物起陪襯作用,(表現主要人物的某一特征); (2)貫穿全文的線索,起到敘述者、參與者、旁觀者、評論者、見證人的作用,增加小說的真實感(特別是第一人稱“我”); (3)推動情節發展; (4)暗示或交代社會環境,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顯主旨。 3、線索人物的作用 (1)貫穿全文的線索(特別是第一人稱“我”),使情節更加緊湊 (2)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對比襯托作用。 (3)揭示作品主題 “我”——小說中的特殊人物和特殊作用 ①敘述者:起線索作用,作為“有限視角”。作為“有限視角”的好處是“我”既是故事情節的講述者,又是其中的參與者、見證者,使小說顯得真實親切,拉近了小說與讀者的距離,便于抒情 ②親歷者、見證者:增強故事的真實性。 ③參與者:一般作為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有時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體驗者):代替作者議論、抒情,表達主旨和情感傾向。 4、物象的作用 ①對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襯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 ②對情節的作用:預示情節走勢,推動情節的發展;顯示線索,做鋪墊,構成對比;(開頭)引起下文,(結尾)總結上文,前后呼應。 ③對環境的作用:營造氛圍,創造美感,創造意境,襯托環境,暗示社會環境。 ④對主題的作用:暗示主題,揭示主題,深化主題,觸發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義。 5、物象的意蘊 物象的意蘊有很多,有實指義、指代義、雙關義、象征義、主題義,一般要結合小說的情節、人物、環境和主題來思考。 (1)由外到內。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內在精神氣質。 (2)由實及虛。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著在其身的虛指意思,如雙關義、象征義、比喻義、情感義。 (3)由表入里。先由該物象最表層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語境義,尤其是深層含義(人物性格品質精神或情感態度)。 第3節:小說的情節 一、情節梳理的基本思路 (1)尋:線索 事物線索 沖突線索 (2)理:結構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時、地、因、人、事) (3)抓:場面 場面集中了矛盾、場景、事件 二、情節的作用分析 1、開頭段的作用 (1)內容情感方面 交代時間地點背景 渲染某種氛圍、,奠定情感基調 開門見山,表達對……情感態度 (2)情節結構方面 開篇點題,照應題目 引出下文、為下文做鋪墊,為下文埋下伏筆 總領全文,揭示作者某種情感 (3)表達效果方面 制造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指出(暗示)問題,引發讀者思考 (4)藝術手法方面 與下文做對比、襯托,使后文內容更突出 2、中間段的作用 (1)照應前文或題目,為下文情節埋下伏筆 (2)使情節曲折,陡生波瀾 (3)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過渡自然 3、結尾段的作用 ★歐亨利式(出人意料式)結尾 (1)情節結構上:結局出人意料,情節陡生波瀾,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表現手法上:與前文伏筆相照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精神、品質) (4)主題主旨上:突出(揭示、暗示、升華)作品主題 ★悲劇式結尾 (1)人物上: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命運特征 (2)主題上:突出小說主題 (3)效果上: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喜劇式(大團圓式) 結尾 (1)從讀的情感體驗上:符合讀者心理預期,能夠引發讀者心理共鳴,給人欣慰愉悅之感; (2)主題上:凸顯美好的人性,符合大眾的審美追求; ★留白式結尾 故事戛然而止,耐人尋味,引發讀者思考,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探究結尾是否合理: ①這個結尾水到渠成,是當時環境下發展的必然結局;(環境) ②從情節上,交代出故事結局,使文章內容更豐富;(情節) ③從人物塑造上,很好地展現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人物) ④從主旨上,這個結尾升華了×××主題;(主旨) ⑤從藝術手法上,結尾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引人回味/出人意料等。(藝術手法) (提示:要特別注意空白式結尾及出人意料式結尾的作用。) 三、情節的結構特點和解構手法 1、線索的作用 (雙線索的作用) (1)貫穿全文,使情節發展脈絡更為明晰,情節結構更加緊湊 (2)明暗雙線呼應,推動情節的發展 (3)雙線索,豐富作品的內容(具體……)拓展作品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現豐富復雜的社會生活 (4)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5)突出人物形象特征,使形象更加豐滿 2、標題的作用 (1)環境的角度 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 (2)情節的角度 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暗示或概括情節 (3)形象的角度 表現人物形象特征,暗示人物命運 (4)主題角度 揭示主題,暗示(隱含)主題 一語雙關,對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效果角度 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發思考 3、情節的結構特點 (1)從開頭看 ★倒敘式:制造懸念,引起閱讀興趣,引人入勝 ★設疑式:提出疑問,制造懸念,引起讀者思考,引出下文 ★寫景式:交代環境,渲染氣氛,奠定情感基調,烘托人物心情 (2)從結尾看 (參見結尾段的作用) (3)從全文看 ★一波三折式:(搖擺式) 情節波折、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增強作品的戲劇性、可讀性; ★首尾呼應式: 首尾呼應,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4、情節的結構手法 (1)懸念、突轉: 吸引讀者、引人入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對主題主旨畫龍點睛 (2)對比、襯托: 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3)伏筆、鋪墊、照應: 使文章生動,人物形象突出,主題鮮明 蓄積氣勢,突出文章主旨 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情節具有合理性更嚴謹 (4)抑揚: 文勢曲折多變,峰回路轉,跌宕起伏,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四、情節的敘述視角及手法 1、敘述角度(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有限視角) 敘述直接、自然 增強真實感和親切感,拉近作品與讀者的距離 便于作者抒發思想情感,表達觀點態度 (2)第三人稱 (全知視角) 不受時空限制,敘述相對自由 以旁觀者的身份講述故事,顯得客觀冷靜 (3)人稱交叉:使用第一人稱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稱的轉述,以進一步擴大表現的時空領域;使用第三人稱的,則常常夾雜進人物的獨白、對話等,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親切感。人稱交叉敘述的方法,可以揚長補短,使敘述的對象得到全方位、立體化的表現。 (4)兒童視角 A、采用兒童的視角寫故事,兒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意看到的隱秘事件,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的遮蔽的生活細節。 B、語言表述是兒童的思維邏輯。 C、主旨上是異常沉重的悲劇,有一些輕松色彩,也達到一種陌生化,一種客觀呈現的效果。 2、敘述手法 (1)順敘 敘述井然有序,文氣自然貫通 (2)倒敘 使文章曲折有序、避免平鋪直敘。形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 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不要的補充說明 使內容更完整充實,結構更嚴謹, (4)補敘 對主體內容做補充解釋或交代,照應前文。 3、敘述技巧 敘述技巧: 對話 心理 回憶、敘述與寫景結合 回憶與現實交織 歷史與現實交織 時空集中 ①敘事靈活,將歷史事件和眼前人事、景物結合,相互印證,真實感人。 ②拉開時間距離,既有歷史縱深感,又有現實意義,使主題更深刻。 4、情節手法總結 (1)敘述人稱及視角:第一人稱(給人真實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稱(便于交流感情,給人以親切感,便于強烈呼告。) 第三人稱:(視野開闊,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便于客觀描述。) 視角:全知全能視角、有限視角 兒童視角 1.采用兒童的視角寫故事,兒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意看到的隱秘事件,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的遮蔽的生活細節。 2.語言表述是兒童的思維邏輯。 3.主旨上是異常沉重的悲劇,有一些輕松色彩,也達到一種陌生化,一種客觀呈現的效果。 (2)敘述方式:順序,倒敘,插敘,補敘,平敘 (3)敘述安排上的技巧:對話、心理、回憶、敘述與寫景結合、回憶與現實交織、歷史與現實交織、時空集中。 (4)情節安排(構思)技巧:線索、懸念、伏筆、照應、鋪墊、抑揚、對比、襯托、突轉、以……話題引入。 根據題干要求,選取相關手法判斷并分析。 五、情節作用題 1、情節上:照應前文(指后面的情節:祝福);承上啟下;線索,貫串全文;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后面情節做鋪墊,推動情節發展,使情節曲折生動等。(關鍵術語:照應、懸念、伏筆、鋪墊) 2、環境上:突出/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使環境更具典型性等。 3、人物上: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畫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等。 4、主旨上:揭示/表達/寄托/暗示了……的主題,深化主題,突出主題,豐富主題等。 5、讀者感受上: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注意力,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 第4節:小說的語言 一、作品的語言特色 1、語言風格 (1)平實樸素——華麗典雅 (2)冷峻深沉——熱烈熱情 (3)端莊嚴謹——詼諧幽默辛辣 (4)簡潔明快——委婉含蓄 (5)輕松愉快——沉重悲痛 2、遣詞造句 (1)長短句的使用 (2)整散句的使用 3、語言的個性色彩 (1)地域色彩:方言俗語俚語的使用 (2)語體色彩:口頭語和書面語的使用 二、人物的語言特色 1、語言具有豐富內涵 簡潔傳神、細膩逼真、生動形象地描摹人物動作、神態與內心世界。 2、語言具有個性化 顯示人物獨特性格,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3、語言的表達形式 語言中多用……修辭 詞語的選擇呈現……特征 句式具有……特征 第5節:小說的藝術手法 1、環境的描寫手法 2、情節的結構手法 3、人物形象的刻畫手法 (以上三點見前面相關部分) 4、小說的表達方式 (1)多種表達方式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2)敘述人稱的選擇有特色(第一人稱、第三人稱) (3)敘述順序的安排有特色(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4)描寫方法的運用有特色:(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 5、小說的表現手法 象征與托物言志、對比與襯托、烘托與渲染 6、小說的修辭 (注意答題模式) 7、小說的結構安排 (見“情節的結構特點”部分) 8、小說的選材與剪裁 (1)從材料與中心的關系分析 作品選取的材料符合(寄托/暗示/表現)中心 (2)從材料的安排上看 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3)從材料的內容上看 材料具有典型性、真實性、新穎性、有力度 材料具有時代感、歷史感、多角度 以小見大、正側結合 第5節:小說標題的作用 一、標題類型 1、以人物為題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展開故事情節; ③緊扣中心,突出主題。 2、以物象為題 作用: ① 表層含義,深層含義(象征,寄托某種情感;) ②線索,貫穿全文; ③懸念,引發聯想,吸引讀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題。 3、以事件為題,比如:《走眼》《報復》…… 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節; ②緊扣中心、突出主旨。 4、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比如:《謊言之境》《圣誕夜的歌聲》《雪夜的故事》… 小說的標題作用: ①主題、人物、情節; ②線索、懸念; ③象征、雙關。 5、以問題為題 作用:①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②引人思考。 標題的一般作用總結: ①本文標題簡潔明了/含蓄雋永/直指主題(賞析風格); ②標題運用了雙關/象征/比喻/反問/反語/懸念等手法+作用;(藝術手法) 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人物) ④標題是全文內容的概括,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推動(暗示)情節發展;(情節) ⑤突出主題,對主題的表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主旨) ⑥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環境。) ⑦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讀者) 二、標題意蘊 解題方法: 第一步:點出標題所用的表達技巧及效果(自身表達特點) 比如:雙關、比喻、反諷(反語)、反問、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標題的表層義 即把標題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淺層的意思分析出來。 第三步:分析標題的深層義 深層義的挖掘要聯系標題對小說情節、人物、環境、主題等方面的作用。 第6節:其他 一、散文化小說: 1、淡化情節 這些小說不以扣人心弦的情節取勝,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情節又與結構不可分割。使小說呈現如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態,展示生活的本色 讓敘述者的情感,自然地融貫、浸潤在色調平淡的描述中。 2、人物弱化 故意淡化人物的臉譜化,呈現人物本真的原貌,其小說中的人物常常無主次之分。 3、語言詩化 從語言的修辭、句式等入手 4、結構形散神聚 二、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也叫小小說、超短篇小說。它篇幅短小,情節單一,人物僅三兩個,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現一個簡單的主題。其特點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選材小中見大,(4)情節完整,(5)結局出人意料。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說是高考常考的體裁之一,閱讀時除要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外,還要重點品讀小說的結尾,它往往是小說情節的匠心之處、主題的集中表達之處。 三、主題的鑒賞。 鑒賞的小說主題,要根據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分析,聯系小說描寫的典型環境分析主題,結合作者的生平、創作動機和寫作的時代背景分析主題(即知人論世),據作者對人物描寫的語言的感情色彩分析。 解題思路:① 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有的小說題目突出主題,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② 從小說的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 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