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吃小虧的人,往往才是人生最后的贏家 文/芨芨草 有人說,人是最不愿意吃虧的動物。不是有個成語叫做“睚眥必報”嗎?人不單是不愿意吃虧,還是有仇必報的。 但是這樣的人,往往不能笑到最后。因為他們太計較眼前的得失,只為了自己的小利益而注目,反而失去了長遠的福分。 大多數人都是能懂這樣的道理的,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不多。而能夠做到的,往往才是人生最后的贏家。 一,喬布斯舍棄十億美元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喬布斯和比爾·蓋茨打了十多年的官司。按法院最終的判決,比爾·蓋茨要賠給喬布斯十億美元。 十億,不是一個小的數字,即使對于微軟這樣的大公司來說。所以那時,比爾·蓋茨很是苦惱。 有一天,比爾·蓋茨接到了喬布斯的電話。喬布斯告訴比爾·蓋茨,如果蓋茨愿意,他可以從中周旋,直到法院撤銷對蘋果的訴訟。 開始,比爾·蓋茨當然是不相信的,因為這意味著喬布斯拿不到那十億美元。比爾·蓋茨甚至懷疑,喬布斯是故意來羞辱自己的。 但當喬布斯坦誠地跟比爾·蓋茨說,希望可以跟微軟合作的時候,比爾·蓋茨才相信了他的誠意,最終答應讓微軟和蘋果合作,成為“一家人”。既然是自己人,十億美元自然就是不用再還了,結局皆大歡喜。 但從喬布斯這方面來看,他卻損失了整整十個億的美元啊。蘋果方面,不是沒有人反對,但喬布斯想的卻是:即使自己能夠獲得十億美元的補償,但是蘋果公司的人才正在慢慢流失,三五年后,市場即將被占,公司就很難再救活。而想要公司重新活起來,只有依靠比爾·蓋茨的微軟。所以,合作才是雙贏的結果。 你看,正是因為喬布斯的目光長遠,他看到的是未來公司的發展趨勢,所以他寧可舍棄十億美元的補償,放棄眼前的一點小利,來成全公司的大發展。 換作一般人,十億美元或者又可以重開戰場,開拓一翻新的事業。但喬布斯不這樣認為,蘋果是他一生的心血,他不愿意輕易舍棄。在他心里,“蘋果”兩個字,比十億美元要珍貴得多。 所以,喬布斯舍棄了十億,促成與微軟的合作,換來蘋果的一路向前,所向披靡。 二,何賽的一千六百五十萬律師費不能打官司 最近在追一部叫《精英律師》的連續劇,從中學到了不少法律知識。權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何賽,幫助另一位律師羅檳的前女友打贏了官司,被聘為該公司的法律顧問,但該公司卻不支付何賽的律師費一千六百五十萬元(人民幣)。何賽決定起訴羅檳前女友藍紅以及她的公司。 但羅檳不贊成。他認為,起訴藍紅和她的公司是兩敗俱傷的事情。即使能夠討回這一千六百五十萬元,也會給律所帶來更大的損失。羅檳舉例,有前車可鑒:有一家公司也被律師事務所起訴,最終賠了一大筆錢給律所,但是這家公司的所有子公司,包括公司的合作伙伴,全部跟律所解除了合作關系,讓這家律所一下子陷入客戶流失的困境。 所以,相比之客戶流失,羅檳認為何賽的這一千六百五十萬的律師費不能以起訴的方式去討回,而是應該另辟蹊。 事實證明,羅檳的顧慮是對的。事實也證明,用另一種方式,不僅討回了何賽的一千六百五十萬,還讓羅檳得到了公司總裁的欣賞,獲得更多可以合作的機會。如果羅檳也支持何賽的起訴行為,那么權景律所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 雖然這只是電視劇演的,但現實也恰恰是這樣的,就像前面說的喬布斯和蓋茨。 三,劉邦封韓信為“齊王” 藝術總是來源于現實。在中國歷史上,舍小利而成大業的事例也不少見。比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情況非常危急,急等著韓信來救。但此時,已經攻破齊地的韓信卻趁機想要“封王”。 劉邦十分生氣,但在張良和陳平的暗示下明白過來,于是答應了韓信的要求,封他為“齊王”。韓信十分高興,自此盡力為劉邦賣命,卻在最后被劉邦杯酒釋兵權,丟了性命。 如果劉邦沒有答應韓信的要求,可能就會被韓信叛變,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危險。而封了一個“齊王”的名,就讓韓信從此死心塌地對自己效忠。這也是劉邦“吃小虧而贏大利”的策略。 古人有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個小節,就是小虧小利。懂得讓些小利,吃點小虧,才能贏得大的成功。 這“生意”其實是可以做的。 |
|